中央对口援藏三十周年微纪录片《西藏日与夜》

2024-12-18 15:03:49来源:五洲传播中心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第1集 西藏粮仓 的新水源

第2集 拉萨青绿满山川

第3集 高原上的生命守护者

第4集 从 援藏 到 调藏

第5集 放飞科学梦

第6集 文艺援藏这样干

第7集 珠峰上的环境监测

第8集 走进环境监测实验室

第9集 信息春风度高原

第10集 以水为美 向水而为

第11集 以生态智慧护万物生存

第12集 让城市会呼吸

第13集 打开青藏高原 百宝箱

第14集 转型发展中的交发集团

第15集 正在消失的 无律师县

第16集 守护 原生鱼

第17集 社保卡,幸福卡

第18集 大数据,新西藏

第19集 科技种子播高原

第20集 穿越时空 的古物

第21集 留形 又 传神 ,西藏古村落大变样

第22集 职业教育多点开花

第23集 数字交通 组团式 援建新模式

第24集 物流 狂飙 路

第25集 旧工厂变新地标

王志良是中组部第十批援藏干部,主要负责水利厅直管的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2022年7月份已经是他第二次援藏。帕孜与拉洛两大水利枢纽,结合整体生态环境,不仅保障了日喀则的农业灌溉,更点亮了居民生活的希望之光,让以前靠天吃饭的日喀则成为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农牧业产区。

在“日光之城”拉萨,我们与援藏干部刘金山一同踏上一段绿色旅程—探访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从选苗、育苗到实际种植和后期养护,每一个环节都展现了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绿化植被的挑战。登高望“绿”,和我们一起见证团队如何以智慧和创新克服生态难题,创造出拉萨的绿色奇迹。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大病不出藏”的兜底医院,援藏医生廖纪萍和徐海峰等众多医疗专家在这里默默耕耘。他们不仅在高原上承担起治病救人的重任,更致力于培养新一代医疗人才。这些高原上的生命守护者,通过他们的智慧、奉献和努力,为高原医疗事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照亮了患者的生命之路。

岳雷,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2批赴藏博士服务团的杰出代表,自2012年起,他五次踏上援藏之旅,将智慧和汗水奉献给了这片雪域高原。如今,他再次申请调藏工作,开启了援藏的新篇章。从援藏者到在藏工作者,“岳雷们”发生了哪些转变?让我们走入本集,感受援藏干部对这片土地深沉的情感和不懈的奉献。

本集,我们跟随援藏干部张林的脚步,见证他在西藏如何推广科普教育。张林通过引人入胜的科学实验,点燃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他的身影穿梭于学校和社区,为西藏的科普事业注入活力。科技援藏工作者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科学的播种者,他们为高原上的孩子们带来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在本集中,我们将目光投向西藏话剧团,见证援藏干部韩文亮如何为话剧团注入新的活力。引进内地的精彩剧目、丰富西藏的文化生活,培养西藏原创剧目、让话剧团的成员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和突破,西藏话剧团正逐渐成为连接雪域高原与全国的文化纽带。

跟随李雪和他的团队,我们踏上了一段非凡的旅程,直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在这里,他们不仅是探险者,更是环保的先锋。他们的脚步在冰川间留下深深的印记,每一次呼吸都与珠峰的风雪共鸣。通过对空气、水质等关键指标的监测,他们用数据和行动守护着这片圣地的生态平衡。

本集影片带您走进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全新“世界”: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这里,援藏干部与本地团队共同进行着精确到毫厘的环境监测工作。他们对水、气、土壤等七大环境进行192项检测,每一个数据都关乎着西藏的生态健康。走进实验室,我们一起听援藏干部讲述如何守护高原的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

本集影片深度探讨了西藏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与成就。援藏干部携手本地团队,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5G网络广覆盖。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文旅产业的繁荣,更为西藏的高质量发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开启了新篇章。

影片聚焦西藏自治区水利厅援藏干部钟勇、王志良,讲述旁多水库及配套引水工程建设的故事。这项水利工程不仅为拉萨提供了清洁、安全的饮用水,还打造了环保、美观的亲水景观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智慧。

影片记录了西藏自治区林业与草原局援藏干部赵力,讲述了西藏在生态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成就。摄制团队深入纳木错湖、羌塘大草原等地,捕捉到棕头鸥、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物种的震撼画面,展现了高原生态的多样之美。

本集以住建厅援藏干部杨勇为主人公,讲述“海绵城市”理念在西藏的实践。堆龙德庆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和拉萨两岛内河绿色生态廊道等地,展现了“会呼吸”的城市公园如何为拉萨注入绿色活力,打造“未来之城”的蓝图。

通过援藏干部丁海涛的视角,本集讲述了在青藏高原第二次联合科学考察中,中国科学院联合国内外科研团队在纳木错湖开展钻探的精彩历程。影片以真实的科学探险为背景,展现了雪域高原蕴藏的丰富潜力。

本集聚焦援藏干部刘涛,讲述他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入西藏交发集团,为企业转型注入新活力。影片通过交通项目施工现场与拉萨天海夜市的对比,凸显交发集团在促进西藏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努力。

影片以“无律师县”问题为切入点,讲述司法厅援藏干部刘华春推动西藏司法体系完善的故事。从广东律所援助林芝到推动解决西藏全域“无律师县”难题,影片生动描绘了西藏司法建设的进步与温度。

通过援藏科学家王琳的视角,讲述保护青藏高原原生鱼类的故事。从孵化到科学放流,影片全程记录了研究所的工作细节,以独特视角展现援藏事业的生态意义。

本集节目将镜头对准援藏干部马何祖,深入讲述援藏干部在西藏如何通过推广全新一代社保卡,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这张智慧社保卡承载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对幸福生活的承诺。

本集影片展现了大数据如何为西藏带来新变革。援藏干部刘勇与本地专家共同努力,推动大数据中心建设,赋能现代农牧业,提升政府治理效率。西藏独特优势助力大数据产业发展,开启数字西藏新篇章,引领雪域高原迈向智慧未来。

本集纪录片讲述了援藏干部郑成岩携手本地科研团队,将科技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的故事。他们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提升青稞等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科技兴农,为西藏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集影片将走进西藏的文物保护世界。跟随援藏干部张学文的足迹,我们从西藏博物馆的展厅深入到考古发掘的现场。在这里,现代科技与传统智慧相结合,致力于文物的修复与保护。援藏干部与本地专家携手,用心呵护文化遗产,让西藏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西藏传统村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资源丰厚。援藏工作者们通过科学规划、精心施工,运用数字科技等手段,全面保护传统村落的风光古迹、历史文化和民俗生活。他们不仅守护建筑的完整,更传承文化和精神,让西藏的乡愁更加浓郁鲜活,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跟随援藏干部程晓盈的视角,我们见证了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在援藏干部与本地师生的携手努力下,职业教育焕发勃勃生机。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革新教学方法,培育出一批批技能精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们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更为推动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让技能之光闪耀雪域高原。

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这些新技术,跟随着交通运输援藏者们一起来到西藏,开启了西藏数字交通组团式援藏的新模式,逐步实现了路况信息播报、危险品运输及营运车辆实时监管,电子客票等服务功能,为西藏人民的出行便利与交通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古有家书抵万金,现有包裹暖人心。本集节目聚焦中国邮政集团援藏,发挥其独特优势,建立乡村振兴主题邮局,连接城乡、服务三农;借助邮政集团广泛的网络覆盖优势,帮助民营物流企业将包裹顺利送达西藏的每一个角落,让西藏人民切身体会互联网时代的便利与美好。

节目跟随援藏干部黄国辉视角,回顾拉萨水泥厂这座老厂房焕发新魅力,成为全国唯一采用工业遗迹改造而成的省级美术馆——西藏美术馆的历程。这座由工业遗迹改造而成的美术馆,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致敬,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也预示着西藏文化艺术事业的美好前景与无限可能。

  为展现中央对口援藏三十周年各行业发展成就,由五洲传播中心出品的25集系列微纪录片《西藏日与夜》12月16日在腾讯新闻首播。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但有这样一批人,缺氧气不缺精神。1994年到2024年的三十年间,近1.2万名援藏干部接力而行,为西藏经济、教育、文化、生态各领域带来了深层次变化,用行动诠释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西藏日与夜》摄制组循着他们的工作足迹,走过了拉萨、日喀则、那曲、山南和林芝等地区;邂逅了藏北广袤的羌塘草原、巍峨雄伟的珠穆朗玛峰和如诗如画的藏地江南;见证了援藏工作者们的理想追求和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藏日与夜》共计25集,每集5分钟。影片聚焦西藏医疗、教育、民生、文化、产业、市政、交通、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用鲜活的发展成就反映援藏三十年来西藏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新变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界展现一个具有现代魅力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江河之源、世界之巅,西藏是流淌着奉献和梦想的热土。《西藏日与夜》将带领大家在援藏干部们的日夜兼程中领略西藏的日新月异!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