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古老的藏东小城

观 三岩碉楼 品 非遗美食

2025-04-16 09:36:20来源:西藏商报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贡觉县,位于昌都市东部,金沙江西岸。站在海拔3800米的贡觉县,你会突然明白“秘境”二字的真正含义——这里的风裹着酥油茶的香气,云层在碉楼尖顶投下斑驳光影,牦牛驮着千年的时光从拉妥湿地的晨雾中走来。作为317、318国道交汇处的宝藏小城,贡觉藏着太多被外界低估的惊喜。日前,“走进昌都 约会春天”采风团走进贡觉县,探寻这座小城的历史文化、品味城中美食。


敏都乡

  探访达律王府的千年传承

  三月的最后一天清晨9时,“走进昌都 约会春天”采风团一行驱车前往隐匿于贡觉县莫洛镇的达律王府。这座始建于吐蕃时期的宫殿,因未对外开放,我们幸得当地文旅部门协助,联系到女主人桑杰拉姆,方得以踏入这座占地400平方米的藏式建筑瑰宝。

  达律王府坐落在莫洛镇普龙沟边的登卡村,其三层石木混合结构暗藏匠心,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底层1.2米厚的夯土墙仍保留着牲畜圈养功能,二层生活区陈列着百年黑陶罐,表面吉祥八宝纹样清晰可见,墙上元代壁画尤为珍贵。阳光透过玻璃天顶洒入大厅,八根粗壮的原木静静伫立。桑杰拉姆特别向我们展示了厨房中保留完整的传统布局,藏式炉灶与百年厨具相映成趣,让人得以了解古人的生活场景。


雄松乡

  寻味阿旺绵羊的味道

  午后转道阿旺乡,金黄的草场映衬着地理标志产品阿旺绵羊的独特基因。养殖基地负责人向我们揭秘,这种含盘羊血统的珍稀畜种,需在3000米海拔经历四季轮回——夏秋放养于高山草甸,冬春圈饲特制草料。其肉质胆固醇含量低于普通羊肉30%,氨基酸含量却高出15%,正是非遗美食“阿多吉”的灵魂食材。

  在村民的指导下,我们体验了传统的“阿多吉”制作工艺:取绵羊内脏经12道工序处理,佐以藏茴香等高原香料,炭火炙烤后外焦里嫩,毫无膻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因产量有限,品鉴需提前三日预约。近年来,贡觉县举办的绵羊品鉴大会,让这道深藏山间的美味成为西藏美食新名片。


沙东乡碉楼群。

  穿越秘境走进三岩

  油箱加满,车轮碾过雪水融化后泥泞的乡道,我们向藏东深处的三岩进发。群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此行从阿旺乡出发,一路向东,前往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三岩片区的沙东乡。

  沙东乡藏语意为“有黄金的地方”,但真正的“黄金”或许是那些被遗弃的碉楼。山路颠簸如浪,植被渐密,直到一片黄褐色的碉楼群映入眼帘——它们静静地立在山谷中,墙体斑驳,裂缝中钻出几丛野草。我们并未踏入碉楼内,只用镜头记录下了这片荒芜的壮美。

  继续向前出发,山路崎岖,我们迷路了,不过迷路是探访秘境的前奏。当导航彻底失灵,翻越数座山后,一片粉色花海突然从山坳间涌出——我们到了敏都乡马觉村。金沙江在此劈开峡谷,海拔骤降,桃李缀满枝头。村民正修建羊圈,见我们风尘仆仆,笑着问我们要去哪儿。得知我们是过来采风的,村民便笑着指向山间:“那边的桃花更好看,现在是桃花季!”

  饿了一路的我们奔向小卖部泡起了泡面,泡面热气氤氲,摄影师利用无人机拍摄着山间的桃花、碉楼,村民们围聚在屏幕前,惊叹不已。临别时,他们反复叮嘱路线,挥手送别。

  离开马觉村,我们踏上前往雄松乡的路途。虽已问明路线,仍不免走错。问路、折返、再问路……抵达雄松乡时,已是下午4时,我们与工作人员沟通后,决定由“老村长”带我们去一处碉楼里看看。他拄着木杖带我们走向他的旧居,一座18米高的四层碉楼,墙体厚如城墙,无窗无饰,每层墙壁都开有瞭望孔和枪眼,作为御敌之用。

  推开木门,吱呀作响,第一层为圈养牲畜的地方,残留着干草气息;二层为生活区,火塘熏黑的痕迹仍在;三层为经堂和粮仓;四层为库房,房顶为晒坝。从顶楼向下望去,18米高的层高,不禁让人打了个寒颤。

  “老村长”说:“全族人要花三五年才能建好一座。”他摩挲着夯土墙,裂缝中的泥屑簌簌掉落。这些泥土堡垒如今像是守望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历史。

  回去途中,夕阳映照着远方的雪山,美景在窗外闪过。车内反复播放《青藏高原》,似乎只有这一首歌特别应景:“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嗦,那就是青藏高原……”夜幕渐渐低垂,不知翻越了几座山,路过了多少河流。深夜12时许,我们抵达如美镇,卸下一天的疲惫进入梦乡,期待第二天的旅程。(文/记者 旦增玉珍 图/记者 阿旺尼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