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3月28日,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天,中国政府发布《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以翔实数据完整客观展现了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沧桑巨变。透过字里行间,“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西藏篇章得以具象化。
人权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种切身体验和实际获得。这其中,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基本人权。不妨以这两方面为例,来看看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当地民众体验到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
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权的基础。1951年和平解放之前的旧西藏,广大农奴和奴隶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没有人身自由、财产自由和思想自由,根本谈不上做人的权利。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广大农奴和奴隶彻底改变了昔日“会说话的工具”地位,实现了当家作主。从和平解放至今,西藏人口从约百万增长到370万,人均预期寿命从35.5岁提高到72.19岁、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与旧西藏广大农奴和奴隶辛勤劳动却连温饱也得不到保障相比,新西藏民众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截至2019年底,西藏累计实现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4年,西藏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以上。教育方面,从和平解放前高达95%以上的文盲率、不到2%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到如今基本消除文盲,并全面建立15年公费教育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西藏地广人稀、一些农牧区孩子上学难问题,当地部分学校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给学生提供了寄宿服务。当然,寄不寄宿完全出于自愿,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决定。而且,这种寄宿制教育不仅西藏有,中国其他省份也有,世界各国都有。某些西方国家拿此做文章攻击西藏人权,毫无依据,倒不如说是拿它们自己不光彩的历史来臆测中国、抹黑西藏。澳大利亚知名汉学家马克林指出,西方媒体总是标榜它们知道西藏的情况,但事实上并不了解,它们对西藏的报道充斥着错误和片面。
不仅生存有保障、发展有进步,西藏的传统文化也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走在西藏街头,人们会发现,公共场所设施、招牌和广告都是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藏语言文字标识。而且,《格萨尔》史诗、藏戏和藏药浴法三个项目已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随着科技发展,西藏还创新古籍文献保护手段:截至2024年12月,在全球“云共享”平台上传珍贵古籍达6.7万余叶,累计修复近13990叶破损古籍文献。
短短几十年,西藏何以发生跨越千年的巨变?这得益于中国执政党始终尊重和保障人权,得益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人权发展道路。
拉萨市布达拉宫远景 资料图
如今在西藏,大到自治区的立法、各类规划的编制,小到生活垃圾的分类、物业的管理,民众都能了解、参与,问题也能得到解决。目前西藏共创建790个人大代表之家,为民众反映社情民意提供有效平台。从2013年至2024年,政协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共收到提案5095件,立案4920件,办复率达到百分之百。
就在今年1月,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约10分钟后,救援飞机就出现在天空中;半小时不到,地震中心区域开始破拆救援;不到一天,网络、道路、供电逐渐恢复,受灾群众基本都住进帐篷或板房,吃到了热腾腾的饭菜。这样的救援速度和效率,得到外国网友纷纷点赞。这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是西藏人权保护的具体写照。
“西藏的发展程度超乎我的想象,这里的人们过着非常现代的生活。”这是巴基斯坦城市新闻网高级记者阿里·阿巴斯到西藏走访后发出的感叹。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看清:某些西方国家反华势力炒作西藏人权问题,不过是为搞分裂破坏而打的幌子。西藏人权保护好不好,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民众的生活细节也会说话,任何谎言也遮蔽不了、抹杀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