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传承 桑木村的“罗萨梅朵”

2025-02-20 10:28:31来源:西藏商报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罗萨梅朵”被称为“新年花”或“藏年花”,是经过染色的麦穗和青稞穗花卉。过年时,人们将其插在盛满糌粑和青稞的“切玛盒”上,寓意新的一年美满、丰收。每年此时,关于“罗萨梅朵”的报道层出不穷,但你知道它是如何制作的吗?制作过程中又有哪些讲究?

  2月19日,记者来到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桑木村,探访传承“罗萨梅朵”染色技艺的村民们,了解这一传统技艺背后的故事。

  制作“罗萨梅朵”:新年将至,幸福花开

  “最能表达新年的祝愿,莫属桑木的罗萨梅朵;桑木的罗萨梅朵,最能传递真诚的祝福。”2月19日,伴随着悠扬的歌声,记者走进了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桑木村。这里距离拉萨市约18公里,全村共有157户、700余位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保留着祖辈传承的“罗萨梅朵”制作技艺。2018年,桑木村的“罗萨梅朵”染色技艺被列入拉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桑木村,房屋错落有致,广场上,村民们在冬日暖阳下忙碌着。有的正在煮颜料为麦穗和青稞穗上色,有的正在捆绑晒干的“罗萨梅朵”。“为了方便制作,我们根据外形给这些麦穗和青稞穗起了名字,比如这个秃秃的叫‘古日’,这个最长的叫‘扎日’,还有‘阿索’和‘梅朵’。”64岁的村民其米卓嘎与几位姐妹围坐在一起,一边捆绑“罗萨梅朵”,一边笑着向记者介绍,手上动作丝毫未停。“很多人过年讲究仪式感,会选择买齐这四种,但大部分人会从中选两种。”

  每年12月起,桑木村处处可见“罗萨梅朵”。清晨,天还未亮,村民们就已忙碌起来。有人将制作好的“罗萨梅朵”打包送往拉萨市区售卖,有人则继续为剩下的麦穗和青稞穗上色、晒干。“我从小看着长辈们制作‘罗萨梅朵’,7岁就开始帮忙捆绑,20岁开始独立制作。每到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新年快到了。”64岁的村民卓玛次仁回忆道。

  上完色的“罗萨梅朵”被捆绑起来,挂在广场的铁丝或房前屋后的横木上。远处,白雪皑皑的高山静谧而纯洁;近处,五彩缤纷的“罗萨梅朵”热烈绽放。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整个村落显得愈发和谐热闹,充满生机。

  从春种到冬染:一年磨一“花”

  从春耕、夏耘、秋收到冬天的染色、晾干、捆绑、售卖,“罗萨梅朵”的制作过程并不简单,种植和上色都极其辛苦。卓玛次仁告诉记者:“每年4月,我们开始种植小麦和青稞,浇水施肥。9月收割时,我们会挑选颗粒饱满的麦穗和青稞穗,捆绑后去皮晒干。10月,将它们收入屋中,一层层垒起来,房间最好朝阳且没有老鼠。11月,开始采购颜料和捆扎用的毛线。”

  起灶、烧水……麦穗和青稞穗晒干后,就要开始上色。卓玛次仁将颜料倒入开水中不断搅拌,防止结块。随后,她将麦穗和青稞穗放入其中,反复浸泡、拿出,再浸泡、再拿出。几遍之后,再将上好色的麦穗和青稞穗晒干、捆绑起来售卖。“颜料要反复调试,上色前先拿一根试色,确定成色完好后,再把一整束放进去反复煮。这个步骤看似简单,但需要耐心和细心。”卓玛次仁手中的麦穗从金黄慢慢变成玫红色。

  “玫红色和黄色的都做完了吧?这个颜料水我倒了,开始准备制作青色。”一旁,61岁的央金将盆洗干净,继续煮水放入颜料。“‘罗萨梅朵’有青色、绿色、玫红色、黄色四种颜色,其中青色耗时最长,不仅需要自己调制,而且最难上色。”央金说,“我们一般是早上7点开始上色,上完色都快下午4点了。”

  有人说,西藏的春天、夏天和秋天属于格桑花,而冬天则属于“罗萨梅朵”。对于桑木村的村民来说,“罗萨梅朵”不仅带来收入,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热爱。每年,村民们将一整间房的金黄麦穗和青稞穗备好,随后拿出来一一上色。房内的麦穗越来越少,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大街小巷里越来越多的人手里拿着色彩缤纷的“罗萨梅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传承技艺:让非遗绽放新光彩

  “一个人一天可以制作300到400捆‘罗萨梅朵’,批发价2元一捆,零售价5元一捆。每年卖完‘罗萨梅朵’后,我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61岁的央金家共有5口人,“罗萨梅朵”是她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天早晨7点,她家的灯光就已亮起。央金留在家中制作“罗萨梅朵”,丈夫和女儿则前往拉萨市区售卖。

  “销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近1000元,一般的时候也有500元左右。”央金仔细检查着刚染好色的“罗萨梅朵”,她的手和脸因长时间接触颜料而沾满色彩。“以前‘罗萨梅朵’的颜色并不多,只有玫红色,上色不均匀也没人会说什么。但现在,颜色必须亮丽、均匀,这也体现了大家生活越来越好,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央金笑着说。

  央金从10岁起接触“罗萨梅朵”染色技艺,已有50余年。她告诉记者,制作“罗萨梅朵”需耗时近一年,虽然辛苦,但这是桑木村的传统技艺。2018年,“罗萨梅朵”染色技艺被列入拉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技艺成为非遗,我们都很高兴,也很自豪。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份收入,更是一种传承。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了这项技艺,如今我们老了,也要把它教给孩子们,一代代传承下去。”央金说。

  从金黄到色彩斑斓,“罗萨梅朵”的制作需要经过收割、晒干、上色等数道工序,这是桑木村村民传承至今的手艺。热气腾腾的颜料锅旁,年轻的媳妇正在煮颜料;晒干的“罗萨梅朵”堆在一旁,一位奶奶和她的孙子正在有序捆绑。广场上,年龄最大的村民近70岁,最小的12岁,年轻人从老一辈手中接过了文化传承的接力棒。(文/记者 次吉 德吉曲珍 图/记者 阿旺尼玛)

  【记者手记】

  冬日高原上的“幸福之花”

  以前,高原植被稀疏,冬日里鲜花更是罕见。人们制作“罗萨梅朵”,让这一束束“人造的花朵”盛开在冬日的高原上,这体现了我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正如央金所说,随着我区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色彩越来越鲜艳、品质越来越高的“罗萨梅朵”,正是我区群众多姿多彩幸福生活的绝佳体现。

  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夏天辛勤劳作,秋天收割,冬天染色……五彩斑斓的“罗萨梅朵”用时一年终迎绽放。它承载着所有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寄托,盛开在桑木村的家家户户,也盛开在千家万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