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

2025-02-17 10:25:53来源:西藏日报作者:殷海涛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要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者各有侧重,又统一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牢牢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看,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广大的民族地区和众多的民族,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国情底色。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看,党的宗旨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包括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是多民族共存共荣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也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前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美西方对我们的打压遏制、渗透分裂从未停止。同时,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的国内环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唯有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干奋斗,才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中国式现代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的更大可能。中国式现代化每前进一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将前进一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不断增进、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的过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势必更加巩固,反过来又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更大力量,二者互相成就,共同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迈向新的征程。

  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大民族共识、最强民族合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现实需要,更是西藏民族工作的主线、各项工作的主线,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做实做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汇聚磅礴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独立和各民族大团结的领导核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繁荣。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各领域、融入民族工作全过程,确保党始终成为西藏各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增进文化认同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情纽带。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深刻认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共同推进文化的现代化,引导各民族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同时实现好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和实践载体。要从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出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牢马克思主义“五观两论”,淡化宗教消极影响;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持续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工程等“四大工程”,扎实开展爱我中华播种行动等“六项行动”,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自觉当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者、建设者。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是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之举。要持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依法治藏水平,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抓好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嵌入工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探索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以高质量发展统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既能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又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契合点。新时代的西藏,虽然和全国一道完成了脱贫攻坚、步入了全面小康,但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的基本情况并未根本改变,社会长期持续全面稳定、民族团结繁荣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共识依然有待加强,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统筹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合、相得益彰,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清洁能源、文化旅游、藏医药等比较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就业创业、教育优先、健康西藏等“十大民生工程”,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特别要在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自信上下功夫,在主动传承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共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五史”宣传教育,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世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让各族群众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识,凝心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