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调查研究水平 为走好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贡献智慧

2025-02-10 09:46:23来源:西藏日报作者:周涛涛 喻和平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调查研究思想精华,立足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明确“我是谁、为了谁、怎么干”,切实提升调查研究水平,努力为走好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寻良策、献智慧、出实招。

  坚持以史为鉴,持续从党的优秀调查研究思想中汲取成功经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对本本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等经典文献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指出“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象和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在正确的调查研究思想指导下,西藏和平解放后,全区领导干部就民主改革等内容开展广泛调查研究,为西藏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贡献了诸多管用成熟的调研报告。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邓小平同志带头把足迹深入革命老区、沿海特区及南方城市,强调“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央持续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全区领导干部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开展调查研究,有力推动了西藏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调查研究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还要坚持“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新时代,党进一步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先后两次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从“六个必须”发展到“十个必须”,并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把握三个“明确”,不断提升全区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水平

  调查研究旨在解决现实问题,更要解决时代问题。在新时代要开展好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蕴含于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具体到西藏地方工作来说,领导干部要坚持并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立足西藏地区的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从调查研究的政治站位、根本立场和辩证思维入手,着力提升全区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的总体水平。

  明确“我是谁”,提高调查研究的政治站位。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抓好调查研究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区党委工作安排的有力行动。全区领导干部要自觉强化“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高站位、远视角来看待各项调查研究工作,站在高山上看平原,站在高处观大势,把党中央决策同西藏具体实际相结合,使提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确保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明确“为了谁”,站稳调查研究的根本立场。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中装着群众,多到基层去,多到一线去,掌握第一手的资料,真实反映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坚持人民立场、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党的领导干部来自人民,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自然而然要深入人民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区领导干部要坚持以高原人民为师,向雪域群众学习,诚恳地与他们交流,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当群众感受不到“官架子”,自然就会打开“话匣子”,调研者就能够听到真话、了解实情。

  明确“怎么干”,强化调查研究的辩证思维。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必须做好充分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开展中必须做到真实有效、立体全面,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高楼大厦”与“背阴胡同”是事物的一体两面,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形成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此外,要坚持系统“调查”并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只“调查”不“研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看到“面子”也看见“里子”,如此才能获得客观事物的运行规律,知晓具体工作的真实情况,领导干部做出的决策和工作才能不偏不倚,提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才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难点解析与资源建设研究(批准号:23VSZ061)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分别为西藏自治区党委政研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