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批示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西藏社会工作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可以在促进族际交往、丰富公共生活、营造和谐文化、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大有作为,可谓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一、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党的社会工作坚持以人民中心,既要为微观上关注人,中观上关注人群,更要在宏观上关注人民。西藏自治区通过有序推进建设市、县、乡、村(社区)四级服务体系,建成全周期、广覆盖、多元化、惠民生的的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和双语社会工作服务站,深入基层、农牧区,全面了解各族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以此为基准精准制定社会工作方案,确保服务满足民众实际需求。
西藏社会工作通过多渠道整合资源,围绕发展服务人。充分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乡镇民政服务场所、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结合西藏特色产业,发挥社会工作的资源整合与教育支持功能,助力群众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百姓收入。
西藏社会工作秉承专业精神,服务好“一老一小”。建立和完善“6+N”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发挥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双联户户长、社会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社会公益资源六方力量,以“N”项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依托各类社会工作平台,通过个案分析、小组工作等专业手段,投身心理健康、校园反欺凌、朋辈交往、自我效能感提升等活动,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二、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西藏社会工作要从思想、制度、实践三个层面同时发力,多措并举,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民族之间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协同运转,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在思想上,社会工作者可通过组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让各民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性,从思想根源上强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铸牢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在制度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助力政策宣传与落实,深入解读并向各民族群众广泛宣传涉及民族平等、团结以及共同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政策深入人心。将促进民族团结、铸牢共同体意识等理念融入社区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引导各民族在社区层面紧密协作,形成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实践上,通过开展个案、小组、社区三大方法,组织不同民族群众的志愿服务、社区互助、文体活动等实践项目,在日常实践中拉近彼此距离,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在生活点滴里紧紧抱在一起,切实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这是新时代西藏社会工作的使命。党建共建联建,动员各族群众参与公共事务,这是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多元协商共治,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动员群众、联结社会,构造共同在场的基层治理体系,社会工作可有所为。走访入户,社会工作是协作者。组织活动,社会工作是一种方法。党建为平台,让城乡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大家的事情大家办,集体的家园集体建。
民主协商、共治共享,提升有效有为的基层治理能力。社会工作大有所为。基层治理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共商共治过程,社会工作可以是资源链接者、参与协作者、教育引导者、总结反思者。从协商问题的确定到协商结果的执行,不同视角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能够穿针引线,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西藏社会工作坚持党的领导,通过统筹、整合和创新,回应群众日益多元的社会需求,传递党和政府惠及百姓的民生福祉,探索适合区情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在探索中成长、发展中进步。通过促进族际交往、丰富公共生活、营造和谐文化、助力社会稳定,西藏社会工作将成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