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光城拉萨,有一片被誉为“拉萨之肺”的生态瑰宝——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调节着天气,净化着空气,滋养着这座城市。而嘎玛旺久这位朴实憨厚的守护者,已在拉鲁湿地默默奉献了17个春秋,17年前的他或许未曾想过,自己的人生将与这片湿地紧紧交织在一起。同时,也因为拉鲁湿地,他不仅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还邂逅了真爱次仁央宗,共同的理想让他们携手相伴,为拉鲁湿地奉献着青春与热情。
初遇湿地:青涩少年踏上守护路
17年前,嘎玛旺久还是个满怀着朝气与懵懂的青年,他怀着忐忑而又期待的心情,来到了拉鲁湿地。他望着眼前广袤无垠的湿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初来乍到的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而新奇,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巡护、安检、防火巡逻,以及清理湿地里的垃圾等。
刚开始工作的嘎玛旺久每天都早早地起床,穿上那身醒目的工作服,踏上他的巡护之路。湿地的面积很大,他需要徒步走过每一个角落,仔细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有时候,一天下来,他的双脚都磨出了水泡,但他从不抱怨。他知道这是他的工作,是他为了保护这片湿地必须要付出的努力。
防火巡逻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秋冬季节干燥,火灾隐患随时可能出现,嘎玛旺久时刻保持着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发火灾的细节,他认真检查每一处火源,向周边的居民宣传防火知识,确保拉鲁湿地的安全。
而清理垃圾则是一项看似简单却又繁琐的工作。游客和周边居民留下的垃圾,散落在湿地的各个角落。嘎玛旺久带着工具,一处一处地清理,不放过任何一片纸屑、一个塑料瓶,他深知,这些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将会对拉鲁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情定湿地:并肩守护铸就温暖小家
随着冬季的到来,候鸟们也如期而至。嘎玛旺久的工作又增添了一项新内容——给候鸟喂食。每天,他都会早早地准备好食物,来到候鸟栖息的地方,看着那些美丽的鸟儿在空中翱翔,然后纷纷降落在他的面前,欢快地享用着食物,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在与候鸟相处的过程中,嘎玛旺久称候鸟为“我的孩子们”。“第一次见到它们,我就特别喜欢,每年到时间,我就会惦记着,因为‘我的孩子们’,我还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每年它们回来,我都要靠听、靠看去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时间久了我就有了这个本事。”嘎玛旺久开心地说道。
也是在与候鸟相伴的日子里,嘎玛旺久遇到了他的真爱次仁央宗。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每天一起为保护湿地、照顾候鸟而努力。后来,他们结为夫妻,婚假结束后便迫不及待地回到工作岗位。他们守护的不只是这片“拉萨之肺”,更是承载着两人爱情与理想的家园,夫妻二人分工协作,嘎玛旺久侧重巡护安检,次仁央宗则观察候鸟的一举一动,寒来暑往,每日清晨一同踏入湿地,日暮并肩而归,简单的生活因这份共同的事业而满溢幸福,家中摆放的那些记录湿地四季的照片、候鸟成长的笔记,都是他们爱情与坚守的生动注脚。
坚守湿地:十七载春秋护“肺”永不悔
十七年如一日。虽然嘎玛旺久的面庞早已刻上岁月的痕迹,但是他的日常工作依然琐碎繁杂。清理垃圾时,他还是依旧不顾刺鼻气味、泥泞不堪,弯腰俯身将一个个塑料瓶、包装袋捡起,装入垃圾袋,一趟趟搬运出湿地,只为还湿地一片澄澈洁净。
近年来,随着生态持续向好,拉鲁湿地水域面积稳步扩大,2023年,在约12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共统计出植物435种,鸟类167种,此外在拉鲁湿地越冬的鸟类也逐年增多。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都愈发珍视这片“拉萨之肺”,经常会选择来拉鲁湿地漫步、休憩。
数据背后是嘎玛旺久这样的巡护员以及众多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坚守。“湿地的巡护路线很长,我只负责其中约3公里长的部分,如今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拿着钳子、麻袋,沿着巡护步道捡垃圾,巡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冬天到了,水面的草枯了,容易引起火灾,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防火。”嘎玛旺久说。
回首往昔,嘎玛旺久感慨万千,这17年有汗水、有艰辛,可收获的感动与荣耀更刻骨铭心。他深知守护湿地之路漫漫,未来还会有新挑战,气候变化或许影响候鸟迁徙、游客增多导致管控难度加大等,但他和妻子次仁央宗的决心从未动摇,他们还立下誓言,要将余生继续奉献于此,以微薄之力为“拉萨之肺”筑牢守护之堤,让这片湿地的生机世代延续,成为拉萨永恒的生态名片,让子孙后代都能领略这份高原馈赠的绝美与珍贵。
嘎玛旺久站在巡护步道上,看着远处的湿地感慨道:“以前这里的候鸟很少,而现在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都来了,今年还增加了两只,现在一共有四只黑颈鹤在我们拉鲁湿地越冬。”(文/记者 王静 图/记者 余书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