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2024-09-30 09:52:48来源:西藏日报作者:格央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也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线,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开展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抓实抓紧抓到位。

  一、大学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大意义

  首先,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认识。历史底蕴是民族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华民族是历经几千年发展形成的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是在各民族共御外侮、同赴国难的过程中从自在到自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自立到自强的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大学生深刻认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通过学习、掌握、理解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发展历史,能够让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和团结意识,进一步形成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其次,有利于大学生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使命感责任感。深入开展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坚定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深刻认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深刻认识厚植家国情怀、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意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可以发挥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知识储备充足等优势,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传播正能量和践行法治意识等活动,在维护国家利益、国家荣誉和国家安全,特别是在我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大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广大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大学生要展现新作为、取得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将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结合在一起,紧扣我区“四件大事”“四个创建”,一步一个脚印,真抓实干,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大有作为,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伟大时代。

  二、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首先,开设专门课程,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文化多样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这些课程不仅要涵盖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还要结合西藏区情突出西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性,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其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深化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或培养一批既熟悉理论,又了解西藏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教师,这些教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第四,积极营造浓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氛围,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创新大学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与平台。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大学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日常管理和服务,从而使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我们应积极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活动,构建一个各民族学生能够自然互动、深度参与的嵌入式环境。在重大节庆日及地方特色节日,策划和举办一系列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和社团文化展示,以此为契机展现多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通过这些举措,大力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西藏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这里有许多珍贵的红色教育基地和设施,如谭冠三纪念园、拉萨烈士陵园、昌都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江达县金沙江碉堡、江孜县宗山抗英遗址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另外,通过对西藏与祖国紧密相连的历史脉络,以及藏族与其他民族长期以来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历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内容。在此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传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让爱国的种子深深扎根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团结,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我们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