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加美丽的青藏高原

2024-09-23 09:50:09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23日 07版)作者:杨晓纯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专家点评】 

  青藏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全部,以及川、滇、甘、新等四省区部分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4000米,有着“地球第三极”“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之称。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然而,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灾害风险加大的威胁依然存在。在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与发展仍存在失衡现象,巩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任重而道远。

  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省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落实《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结合高原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有效保障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成果显示,过去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呈现整体趋好态势,生态系统退化态势得到遏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总体稳定向好。青藏高原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生物多样性逐渐提升。随着生态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青藏高原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使野生动植物实现恢复性增长,高原生物多样性逐渐提升,藏羚羊、野牦牛、滇金丝猴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青海湖裸鲤(湟鱼)蕴藏量恢复到12万吨。自2017年启动第二次青藏科考以来,科考队员已发现新物种超过3000个。

  二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23年西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2022年拉萨市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第一;青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6%,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100%,土壤环境清洁稳定。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青藏高原已探索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相适宜的发展路径。其中,西藏清洁能源建成和在建电力装机1371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40.5%,生态系统年碳汇量达4700万吨;2016年至2022年,西藏累计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26.37亿元;2023年,西藏数字经济规模达250多亿元。青海自全面启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2023年,青海循环经济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新能源装机占比、非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全国领先,锂电池产量占全国1/3,清洁电力外送13个省市。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成果显示,青藏高原已经整体实现碳中和,这得益于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绿色低碳产业的不断壮大。

  如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获得持续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事实证明,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福祉不断提升,示范作用愈加凸显,为全球高寒地区的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各族人民必将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建设好更加美丽的青藏高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者:杨晓纯,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研究员)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