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在“分论坛五:数字时代西藏故事的国际化传播”上的发言摘要。
在前互联网时代,西藏叙事主要表现为三个面向,一是自大航海时代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西藏叙事主要由传教士、探险家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报刊书写,呈现出典型的西方对东方想象与建构的东方主义叙事特征。二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国家大众媒体的西藏报道由他者文化话题为主转变为他者政治话题为主,对立冲突成为主导的报道框架。三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差异和国际舆论话语权差异,中国媒体关于西藏的发展报道与成就报道往往被西方视而不见,反而贴上“宣传”标签。
数字时代,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新时代讲述西藏故事可以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与改变。一是理念上讲故事,将抽象的发展嵌入具象的故事文本,引发情感共鸣。二是叙事上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并重,通过个体的、微观的表达和日常生活叙事为跨文化者提供理解西藏社会和藏文化的具体情境。三是议题上在地性与国际化并重,使报道与当下关联,与当地人相关,呈现更多的在地性,消解东方主义的他者想象,直面西方的“批评与质疑”,主动设置议题与国际社会对话与沟通。四是传播主体上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传播。西藏叙事正在经历一个从神秘到祛魅、从殖民偏见到去偏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多元主体用新理念、新话语和多媒介路径协同传播共同完成。
作为多元主体之一,Z 世代的西藏青年在社交媒体上通过民间叙事、日常叙事和参与性叙事,使得西藏的传统与现代可见、可视。他们既是基于问题与他者想象的对话者,又是基于热爱与文化持有者的传播者,更是基于自信与发展事实的定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