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中国] 郑 堆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朋友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守住文化根脉,就是守住民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不断推进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藏语言文字得到广泛使用
作为藏族人民最主要的交流工具和文明载体,藏语言文字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点,而且拥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体系。自治区成立以来,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受到法律保护。藏语言文字在司法、卫生、邮政、通讯、交通、金融、科技、艺术等领域都得到广泛使用。
藏文典籍得到保护和利用。从吐蕃时期的摩崖石刻、金石铭文、简牍写卷、经典翻译,到个人著作和整理文集,藏文文献具有我国仅次于汉文文献第二多的文献存量。为了保护这些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西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基本形成了古籍普查、保护长效机制。目前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达 300 多万卷(册、件)。搜集、整理、翻译和出版了包括《中华大藏经》藏文版、《格萨尔王传》、《先哲遗书》丛书、《中华大典•藏文卷》、“雪域文库”丛书在内的重要藏文经典,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70 多年来,西藏多次组织大规模、有系统的文化遗产普查、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现已调查登记的各类文物点 4277 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 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0 处。80 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了高原农耕文明传承
和文化遗产,改善了农牧民居住环境。
2006 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过 2 亿元,用于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目前,西藏有格萨尔、藏戏、藏医药浴法 3 项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06 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96 名,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 460 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522 名。截至 2022 年年底,西藏共设立非遗工坊 151 家,覆盖 49 个县,带动 6065 人学会了技艺,实现了居家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 3.1 万余元。文化工作已成为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重要载体。
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延续民族血脉、守护民族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各族群众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中国政府通过推动西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造福西藏各族群众。2021 年西藏文化产业增加值达 68 亿元。西藏的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成为西藏
新的经济增长点。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西藏各族人民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全面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团结一心、锐意进取,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西藏篇章而努力奋斗。西藏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灿烂,西藏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