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 共话西藏教育美好明天

——西藏教育发展专题国际研讨会侧记

2023-03-29 15:00:52来源:中国人权网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春和景明,万物昭苏,初春三月的北京,一场西藏教育交流的文化盛宴正在进行……

  3月28日,正值纪念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4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前期分会——西藏教育发展专题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加强藏族文化遗产保护、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碰撞;更是一次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全方位推动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文化盛会。

“中国西藏教育现代化和受教育权保障”研讨会现场。中国人权网 焦飞 摄

  下午2时许,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学者早早汇集于此,座无虚席。会场大屏幕上是中英两种文字的大会主题——“中国西藏教育现代化和受教育权保障”。两点半,研讨会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的主持中拉开序幕。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主持会议。中国人权网 焦飞 摄

  郑堆指出,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为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西藏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西藏教育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

  会议期间,来自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的中外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大家围绕西藏教育议题,用一组组详实数据、一个个鲜活事例,从多角度展开交流研讨,发表真知灼见,积极建言献策,共议推进西藏教育繁荣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喜饶尼玛在会上作题为《西藏教育发展之我见》的主旨发言。中国人权网 焦飞 摄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喜饶尼玛是一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和藏学专家,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西藏教育在70多年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谈到,自己的母亲曾是一名农奴,从未接受过教育,但她却养育出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五个大学生。

  西藏和平解放前,广大农奴和奴隶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以上。在旧西藏,接受教育的主要是男性,而且绝大多数是贵族子弟。来自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马克林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旧西藏教育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封建农奴制度的封闭性、保守性”。

  “现在的西藏,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也是每一个教育者最大的心愿”,这是喜饶尼玛在讲述新旧西藏教育发展变化时动情的发言,更是每一位坚守雪域高原的教育者们无声的誓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生大事。

  和平解放西藏及民主改革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把尽快建立西藏现代民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西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保障西藏各族群众享受现代教育的基本权利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优先发展师范教育、坚持“双语”教育等方式,切实保障了各族群众的受教育权利。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格桑卓玛在会上作题为《西藏现代教育坚持教育公平,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主旨发言。中国人权网 焦飞 摄

  在过去的五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教育事业发展更有质量。西藏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15年公费教育和农牧民子女“三包”教育政策,74个县(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94%。如今,西藏教育事业实现了由“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的飞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格桑卓玛认为,现如今,西藏教育整体发展基本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高原现代教育正朝着高质量、均衡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德国汉堡大学副研究员皮特•佩斯达克在会上作题为《论藏文馆藏“其他”典籍:西藏学者保护梵文遗产》的主旨发言。中国人权网 焦飞 摄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云做现场评议。中国人权网 焦飞 摄

  本次研讨会还邀请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专家学者对主旨发言进行现场评议。各位评议人纷纷表示,中外学者的发言以自身多年的调查研究为切入点,充分展示了和平解放70多年来,西藏教育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有助于世界更加客观真实、全面立体地了解新时代西藏的人权保障现状和社会发展风貌。

  在研讨会总结讲话中,郑堆表示,本次会议在三个方面形成了共识:一是西藏的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二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政策和措施,充分保障西藏各族群众的受教育权;三是西藏现代教育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未来,我们相信新时代西藏教育事业将会继续取得显著成绩,教育规模将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将稳步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将持续健康发展,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将越来越雄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