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百科 | 藏地万象 | 区划地名 | 那曲地区

索县

2013-06-18 14:39:59来源:西藏在线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索县 那曲地区辖县。位于该地区东北部,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东部与昌都地区丁青县接壤,南部与昌都地区边坝县相连,北部与巴青县相邻,西接比如县。总面积0.56万平方千米。索,系藏语“蒙古”之意。元朝时期,称为“索格”,明代称“琐庄”。明末清初,归附于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1732年,划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751年由驻藏大臣直接管辖,1916年设置索宗,1960年设索县。县政府驻地亚拉镇,辖2个镇、8个乡。全县3.56万人,藏族占总人口的99.6%。

  自然地理 地处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属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100米。除西部有少数较开阔的高山草原外,其余为高山峡谷区。主要山峰有布加岗日、帕康乌则、曲如本松等,最高峰布加岗日峰,海拔6328米。河流有热曲、益曲、索曲、嘎尔曲、苏曲、威曲、色曲、寿曲、玛曲等,总长5986千米,均属怒江水系。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空气稀薄,日温差较大。年均气温1.7℃,年均日照2477.2小时,年降水量572.9毫米,80%的雨量集中在5~10月,无霜期仅40天。自然灾害有风灾、暴雨、雪灾、冰雹及霜灾。冬春多大风,年均大风日数在70天以上。夏季多冰雹、暴雨,年均降冰雹日数在30天以上。主要矿产有铅、煤、硫磺、石膏、砂石,已探明亚拉镇煤矿地质储量8700吨。野生动物有獐、鹿、狼、豹、狗熊、猴、岩羊、黄羊、水獭及多种鸟类。野生植物有冬虫夏草、知母、贝母、黄连、雪莲花、茯苓、党参等。

  经济 索县经济以牧业为主,兼有农业。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04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238万元,第二产业1612万元,第三产业2197万元。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74万元,其中农业3464万元,牧业1810万元。共有耕地2773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2641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042公顷,油料43公顷。粮食总产量5100吨,农作物主要品种有青稞、春小麦、豌豆、油菜、元根和马铃薯、萝卜、莲花白等。森林2.2万公顷,草原3.4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2.67万公顷。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绵羊、山羊等,年末牲畜存栏22.62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618.11吨,奶类产量1976.97吨,羊毛产量22.41吨。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主要生产氆氇、卡垫、民族服装和民族手工艺品,还有制陶加工,工业总产值137万元。现有一家木材加工厂,制作牛皮鞍子、酥油桶和简单的家具。1965年通车的黑昌公路穿越县境西北部。境内各区乡间通简易公路。

  文教体卫 境内医院、文化图书馆、邮电、影剧院、广播电视台等文化设施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民间盛行歌舞及说唱《格萨尔王传》。1959年前无学校,农牧民子女只有到寺庙出家学习文化。1960年办起第一所民办小学——亚拉小学。1998年,全县共有小学24所,学校教育以藏语为主,适龄儿童入学率近32%。

  民俗旅游 历史上,索县群众信仰苯教和藏传佛教宁玛派。清初,格鲁派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后,格鲁派成为县境内的主要教派。县境内最著各的寺庙有赞丹寺,全称“索秀甘丹培金林”,初建于五世达赖喇嘛时期。赞丹寺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壮观,分红白两个建筑群,因外形酷似布达拉宫,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是藏北地区最早的格鲁派寺庙,也是藏北最大的佛教古建筑群,距今有300余年的历史。赞丹寺建成后,成为除布达拉宫朗杰扎仓后的第一个直接由西藏地方政府统管的寺庙。此外,境内还有大小寺庙16座。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