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百科 | 藏地万象 | 自然地理 | 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

2013-06-17 15:29:17来源:西藏在线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野生动物 西藏是中国稀有动物、世界稀有动物的主要产地。共有野生动物3045种,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125种,占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1/3以上,其中有34种珍禽异兽,总储量超过90万头(只)。

  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境内或其紧邻地区的珍稀动物有棕尾虹雉、黑头角雉、灰腹角雉、红胸角雉、长尾叶猴、赤斑羚、喜马拉雅塔尔羊以及马鹿等。

  在世界鹤类中,惟一生存于青藏高原之高寒环境中的黑颈鹤是中国著名的特产鸟类,在西藏既有藏北繁殖区,又有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拉萨河及年楚河河谷地带越冬区。

  分布于西藏北部特有物种有野牦牛、藏羚羊、藏原羚、白唇鹿和西藏野驴等,这些动物在藏北无人区得到完善的保护,种群数量也最多。藏北无人区是世界上高寒生态系统未遭受破坏的最完好地区,是研究珍稀野生动物生态生物学及动物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的理想场所。
 
  珍稀动物 西藏的珍稀动物共有40种,分为三类。第一类有7种:黑颈鹤、野牛、羚牛、白唇鹿、西藏野驴、野牦牛、滇金丝猴;第二类有21种:猕猴、金猫、云豹、雪豹、豹、林麝、马麝、黑熊、马鹿、小熊猫、虎头海雕、藏马鸡、黑头角雉、灰腹角雉、猞猁、毛冠鹿、水鹿、藏羚羊、大天鹅、红腹角雉、棕尾虹雉;第三类有12种:雪兔、玉带海雕、藏雪鸡、高山雪鸡、血雉、蓝马鸡、石貂、鹅喉羚、青羊、鬣羚、岩羊、大壁虎。西藏高原特有的野牦牛存活量约1万头,西藏野驴5~6万头,藏羚羊4~6万头,藏原羚16~20万头,羚牛2000~3000头,滇金丝猴570~650只,孟加拉虎5~10只。此外,熊、豹、野鹿、野羊、珍稀鸟类、高原裂腹鱼的存量也颇为可观。
 
  分布区域 根据西藏高原的自然地形,野生动物可大致划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每个区域具有独特的动物区系。

  ①藏南谷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南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为西藏主要农业区或半农牧区,境内包含部分林区。动物区系属青藏区青海藏南亚区的藏南山地小区和藏东山地小区。

  ②藏北高原。包括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山脉以北,以及昆仑山脉以南的广阔地区。该地区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是西藏的主要牧区。其动物区系属羌塘高原小区。

  ③藏东南高山峡谷。范围在金沙江以南,包括横断山脉中段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和东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峡谷相对高差悬殊,从山顶到峡谷,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温及降水量等差异很大,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是西藏的主要林区。动物区系分属于青海藏南亚区的藏东山地小区及喜马拉雅亚区的波密、察隅、墨脱、吉隆和丹龙达旺小区。
 
  种类 西藏野生动物分类主要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类。
 
  哺乳动物 西藏有哺乳动物142种(包括107个亚种),约占中国野生动物总数的1/3,其地区分布有较大差异,大致可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

  ①古北界。面积约占西藏总面积的90%,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和横断山脉诸大河中游的高山带,属开阔环境种类,环境单一,自然条件差,有古北种42种,以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以北广大高原地区的松田鼠、高原兔、黑唇鼠兔、藏羚羊和野牦牛等动物作为典型代表,另有马鹿、猞猁及棕熊、西藏野驴、盘羊、雪豹等动物,橙腹长吻松鼠、灰腹鼠及小熊猫则为山系特有种类。

  ②东洋界。面积占西藏总面积的10%左右,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南翼和横断山脉大河中游高山带以下的河谷地带,属森林环境种类,自然条件优越,有东洋种62种。由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与印度和缅甸接壤,其南缘又与尼泊尔及不丹等国相连,长尾叶猴、赤斑羚、熊猴、猕猴、毛冠鹿、野牛、金钱豹、云豹、黑熊、野猫、果子狸等热带、亚热带的哺乳类动物沿纵向谷地扩展到区内。在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栖息有小熊猫、马鹿、獐子、白唇鹿等喜寒动物。
 
  鸟类 西藏共有各种鸟类488种98个亚种,约占中国鸟类种数的1/3。西藏高原特有种类包括藏雪鸡、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黑颈鹤、棕色虹雉、白尾梢虹雉、黑鹇、西藏毛腿沙鸡、长嘴百灵、褐背地鸦、大草鹛、棕草鹛、绣红腹旋木雀、褐翅雪雀、白腰雪雀、棕颈雪雀等22种,中国境内特有种类为大草鹛和大腹草鹛。

  湖泊鸟类主要有藏雪鸡、西藏毛腿沙鸡、渡鸦、褐背地鸦、花彩雀莺、大朱雀、雪雀、斑头雁、赤麻鸭、秋沙鸭、黑颈鹤、银鸥、棕头鸥等。

  藏东南部的横断山脉地区分布有雪鸡、雪鹑、马鸡、血雉、鹪鹩等,海拔较低处有黄嘴兰鹊、斑鸡、太阳鸟、噪鹛、雀鹛、奇鹛、希鹛、红嘴相思鸟等。

  南部墨脱、吉隆、错那等地有赤朱雀、雪鸽、马鸡、血雉、红喉鹧鸪、灰腹角雉、黑鹇、噪鹛、奇鹛、希鹛、鹦鹉、大型犀鸟及各种太阳鸟等。

  亚东、聂拉木、吉隆等西南部低海拔地区有大红胸角雉、棕尾虹雉、黄嘴蓝鹊、金头黑雀、白喉扇尾鹟等。

  羌塘高原以南、喜马拉雅北翼以及阿里地区南部等藏南地区海拔3600多米地段的特产鸟类有高山金翔、绣红腹旋木雀、大草鹛、噪鸦等。

  墨脱等地区的鸟类多为热带种类,包括金头穗鹛、银耳相思鸟、古铜色卷尾、长尾缝叶莺、纹背捕蛛鸟、翠金鹃、短嘴金丝燕等。除了广泛分布的古北种和广布种,西藏境内还有大绯胸鹦鹉、钩嘴鹛、橙翅噪鹛、灰腹噪鹛、大噪鹛等东洋种鸟类。
 
  爬行类 西藏共有爬行类动物56种,主要种群有蛇、蟒、穿山甲和蜥等。其中以蛇类为最多,多分布于墨脱地区海拔600~2700米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和半常绿阔叶林中,波密、林芝、察隅地区海拔1500~2100米的常绿阔叶林地带也有少数几种,包括大眼镜王蛇、银环蛇、花蛇、渔游蛇、红线小头蛇和黄蛇、蟒蛇、紫沙蛇、墨脱竹叶青等30余种,多为毒蛇,大部分可入药。蜥类主要分布于藏南谷地、藏东高山峡谷区海拔600~3400米地段,有斑飞蜥、长肢龙蜥、西藏沙蜥及喜山龙蜥、西藏龙虎等21种,多可作为中药药源。
 
  两栖类 西藏共有两栖类动物45种。主要分布于藏东部、藏东南部和藏南部地区,包括胡子蟾、大鲵、中国林蛙、亚东蛙、高山蛙、隆枕蟾蜍等珍贵动物。
 
  鱼类 西藏有鱼类68种或亚种,鱼类区系基本由三大类群组成:鲤形目鲤科的裂腹鱼亚科、鳅科的条鳅亚科和鲶形目的鮡科,其中裂腹鱼亚科有39种,占西藏鱼类总数的52%,包括了中国已知裂腹鱼11个属中的7个属。三大类群占整个西藏鱼类的93%以上,其他类群只有7个种,所占比例较少,仅为6.6%。羊卓雍错的高原裸鲤、雅鲁藏布江中的异齿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纳木错的纳木错裸鲤、班公错的西藏裂腹鱼,以及狮泉河、象泉河的西藏裸裂尻鱼等都是西藏地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
 
  昆虫类 西藏自治区内共有昆虫4000余种,其中西藏特有种占1/4以上。在西藏昆虫区系中,保留了许多古老、稀有的生物种类,并且诞生了许多新的类群。其昆虫特有种随海拔增高,比例逐渐增大。在高原腹地、高寒草原、草甸上的昆虫中,有50%以上是特有昆虫,分布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特有昆虫为31种,这些昆虫不但分布高,而且相对独立地出现在某一小区域内。
 
  野生动物保护 西藏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护野生动物。

  1974年自治区政府首次发出《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通知。

  1983年底,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成立了林政保护处,负责全区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

  20世纪80年代末期,原自治区林业调查队(今西藏自治区林业勘察研究所)与林业部所属东北濒危动物研究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西藏大学、西藏林业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成西藏珍稀野生动物考察队,历时4年,完成了自治区第一次比较全面的野生动物考察研究。考察队共完成藏西北、藏东、藏南3个地区66个县(区)的野生动物考察,总面积达109万平方千米,考察线路15.5万千米,提出20多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以及15种动物的数量,确定了39种珍稀鸟兽比较准确的分布区,发现了滇金丝猴、水鹿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获得34种鸟兽标本,绘制了百万分之一的西藏珍稀鸟兽分布示意图,拟定出西藏境内重点保护动物名录130种,还提出建立藏北羌塘、申扎、芒康、林芝东久、类乌齐等野生动物保护区。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藏完成了全区首次熊类、麝类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完成了藏北5县(区)18万平方千米区域的野生动物普查工作。1988年自治区政府颁发了《西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使西藏野生动物保护逐步走向法制化。1991年,成立西藏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协会印刷了藏汉两科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西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1.5万余册,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性和必要性。协会还与日本高清晰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了“羌塘高原特有珍禽异兽纪录片”,与中央电视台合拍了电视片“走人大自然——西藏行”,出版了《西藏珍稀野生动物野外观察手册》、《西藏珍稀野生动物及其保护》书籍。协会积极与内地省区和海内外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探讨野生动物保护和宣传工作。到1997年,西藏自治区50%以上的县都划出本县的禁猎区和确定禁猎期,以保护野生动物。
 
  推荐书目:《西藏珍稀野生动物与保护》,尹秉高、刘务林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