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百科 | 藏地万象 | 经济 | 商业

邮电通信

2013-06-17 16:21:52来源:西藏在线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邮电通信 昌都邮政局是人民邮电在西藏创办的第一个邮政机构,创建于1951年,从此人民邮电事业开始在西藏快速发展。1965年全区有邮电局、所90个,邮路单程长度22876千米,电报电路91路,市话交换机容量1185门,市话用户1334户。2003年,西藏邮电通信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82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9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8.89亿元。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2.5万门,总容量达到29.60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7.34万户,达到27.0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4.77万户,乡村电话用户0.91万户。新增数字蜂窝式移动电话交换机15.97万门,总容量48万门。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04万户,达到33.09万户。年末全区固定及移动电话总数达到60.17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2部/百人。
 
  简史 在西藏民主改革前,邮电通信经历了古代邮驿和近代邮电两个阶段。古代邮驿是官府传递公文的通信组织,即在唐蕃古道及进出藏历史线路上,设立若干沿途定点驿站,靠人背畜驮方式传递邮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邮电开始在西藏出现。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藏印续约》,规定了双方文书往来的传递办法。1910年清政府邮政总局成立拉萨邮局,分别创建了拉萨、江孜、日喀则、帕里和亚东邮局,开通邮路650千米。1911年正式成立了拉萨邮政管理局,在昌都硕板多、江达、江孜、日喀则、帕里、亚东设立二等邮局。同年,开辟了从成都经康定、昌都到拉萨的国内邮路,总长2550千米。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在西藏建立的邮局关闭,内地与西藏的直达邮路全部中断。1925年原西藏地方政府建立扎康(邮政局)和达尔康(电报局),在拉萨和江孜建立两个大邮局,在浪卡子、曲水建立两个小邮局,办理信件、包裹、汇款等业务。1951年4月,创办了昌都邮政局,同年邮、电两局合并为昌都邮电局,先后增办了函件、印刷品、汇兑、报刊发行和电报等各项邮电业务,并设立了内部管理机构。1952年,先后组建了邮电部拉萨邮电局、日喀则邮电局以及江孜、亚东、黑河(今那曲)等地邮电局,办理电报、市内电话和函件、汇款、印刷品等邮电业务。同年,开通了拉萨至北京、拉萨至重庆的无线电路。1953年建立了邮电部西藏邮电管理局。1954年相继开辟了拉萨至江孜、江孜至日喀则、江孜至亚东、拉萨至黑河等4条邮路。1956年西藏行政区域内的人民邮电实行统一管理。1959年邮电部西藏邮电管理局改称西藏邮电管理局。同年3月,原西藏地方政府自办的邮电机构宣布解散,由人民邮电接管。1964年开办了西藏与内地各省市邮政通汇业务,全区各局、所全面开办了邮政汇兑业务。1965年西藏邮电管理局更名为西藏自治区邮电管理局。1980年创办了拉萨至狮泉河的自办汽车邮路,该邮路1740千米,是拉萨到地区行署驻地最长的一条邮路,也是全国邮路中地势最高、条件最差、路程最远的邮路。1983年拉萨市邮电局分设拉萨市邮政局和拉萨市电信局。1999年西藏自治区邮政局正式成立,西藏邮政、电信两大专业独立工作。2000年西藏移动通信从固定网中分离出来,正式组建西藏自治区移动通信公司。2001年成立西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到2000年,西藏已建成集程控交换、卫星通信、微波通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等多种先进手段于一体的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通信服务。
 
  电话建设 日喀则地区邮电局于1977年第一个开通了4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次年拉萨市邮电局开通了15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1979年那曲地区邮电局2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开通。1979~1989年,山南、昌都、林芝、阿里及江孜、林芝等地县邮电局均完成了纵横制自动电话的建设。1990年中国与比利时两国政府在布鲁塞尔签署了《关于为拉萨建立电话站提供技术设备的特别协议》,同年两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引进比利时贝尔公司程控电话交换设备的合同。1993年,SI240程控电话工程完工。至此,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全部安装了程控电话。其后,山南行署所在地泽当镇S1240程控电话2000门割接成功投入运行,并进入国内长途自动网,为西藏第一个开通程控电话,并实现长途电话直拨的城镇。1995年拉萨市内电话扩容到2万门,全区所有地县实现了市内电话程控化,所有县基本上都进入国内长途直拨网。1997年全区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0256门。2002年,全区市话交换机容量272036门,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41000路端,拥有电话机19.5万部,长途电话6316万次,市内电话户数187954户,农村电话户数9492户,城镇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普通电话80部,移动电话81部。
 
  电报 1977年前,自治区区内电报业务全部依靠无线短波人工电报通信,传输速度慢,通报质量不高。1978年拉萨至日喀则和拉萨至山南等开通电传电报电路。1980年10月昌都至成都无线人工报路改成移频电传电路,11月拉萨至八一镇人工无线电报电路改成无线调幅波电传电路。1981年拉萨至那曲电传电路开通。1983年拉萨——成都、拉萨——昌都、昌都——成都开通有线载波电路,同年开通拉萨——昌都单边带无线电路。次年开通拉萨——山南无线短波报话电路。1985年全区有电传电路9路,电报机械设备136部,其中载报机13部,电传打字机74部,传真机3部,自动发报机26部。1989年开通林芝八一至波密县的无线电传电报电路,拉萨市开办了用户传真业务。至此,全区6个地市(阿里除外)人工电报均改为电传电报。20世纪90年代后,区内地市县大多实现自动转报。1993年拉萨64路自动转报系统进入全国自动转报网和分组交换系统。2002年全区电报电路32路,长话电路16232路,电报业务量达13万份。
 
  光缆通信 1995年西藏建成拉萨——日喀则、拉萨——山南的光缆工程。拉萨——日喀则光缆是世界屋脊第一条通信光缆。光缆通信应用,标志着西藏电信传输科学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1996年建成开通的日喀则经白朗至江孜的通信光缆是全区第一条地区到县的光缆。1997年拉萨——八一镇的光缆和八一镇——米林县的光缆系统也相继建成。1998年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工程建成开通,被誉为西藏第三条生命线。1999年林芝——昌都光缆通信工程完工,成为区内连接东部的重要工程之一。2000年阿里光缆工程的建成开通,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地区不通光缆的历史,该光缆与拉萨——日喀则——昂仁光缆相连接,构成西藏西部地区的重要通信干线。2002年全区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6872千米。到2004年6月,全区长途光缆总长度达到12046千米,实现了全区所有乡镇通电话,除墨脱县外全区72个县(市、区)全部通光缆,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
 
  邮政通信 1992年拉萨建成邮政枢纽大楼,随后在日喀则、那曲、山南、阿里、林芝均建成邮政中心大楼。此后各县邮电局、所进行大面积翻修、改造和扩建,邮政场所基本建设得到改善。1994年邮政系统开始应用微机。1997年拉萨邮政储蓄“绿卡工程”完成设备安装,并与全国50个城市联网。2000年全区邮政业务总收入783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8797万元/人。
 
  电信服务 2001年成立西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下设市场监管处、网络管理处、无线电管理处等,在西藏建成程控交换、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缆通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等多种先进手段于一体的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通信服务。到2002年底,邮电通讯中枢全区电信业务总量66364万元。电信服务主要包括电话会议、微波通讯、移动通讯等方面。①电话会议。1979年拉萨——北京电话会议试通,同年拉萨与西藏各地(除阿里)电话会议试通。1995年北京——拉萨开通电视电话会议系统。②微波通讯。1993年将微波“一点多址”技术应用于农村电话建设中。1996年西藏第一条地区至县的数字微波电路在八一镇至林芝县城之间开通。③无线寻呼。1989年拉萨市电信局正式开通了无线寻呼系统。“八五”期间,陆续开通日喀则、林芝、山南、昌都、那曲、阿里地区行署驻地的无线寻呼系统。1997年米林县开通全区第一家县级无线寻呼台。④移动电话。1993年拉萨市电信局900兆蜂窝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1995年日喀则地区邮电局建成移动通信实验系统。1997年陆续建成山南、日喀则、林芝、那曲、昌都、阿里6个地区行署驻地的900兆蜂窝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同年,拉萨市电信GSM网交换局(全球通)正式开通。139网络覆盖拉萨市区、贡嘎机场和堆龙德庆、曲水、达孜3个县。⑤磁卡电话。1993年拉萨市电信局开通磁卡电话,投入营业13部。其后,各地区行署驻地城镇相继安装磁卡电话。到1997年底,全区共有磁卡公用电话50余部。
 
  邮电通信援藏 在西藏三大基础设施建设中,邮电通信是全国支援的重点。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全国掀起支援西藏邮电事业的高潮。在邮电通信项目中,除拉萨至日喀则光缆工程、十二话音地球站、拉萨长途电信枢纽楼外,各援藏省市均投入了规模不等的工程项目。其中,江孜至亚东光缆工程总投资2200万元,山南至林芝光缆工程总投资4500万元,江孜至曲水光缆工程总投资1400万元。1995年邮电部还拨款708.9万元用于西藏专用电话网工程建设,对自治区数字数据网和分组交换数据网到县工程给予资金补助1800万元。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