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百科 | 藏地万象 | 科教文卫体 | 艺术

说唱艺术

2013-05-30 15:52:04来源:西藏在线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说唱艺术 西藏民间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西藏传统民族艺术的瑰宝。藏族人民在远古时代,就开始以口头说唱的形式反映自己的生活,抒发思想感情,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表现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格萨尔王传》就是以说唱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的。

  形式 藏族地区说唱艺术形式主要有岭仲、仲和仲鲁、古尔鲁、谐巴和堆巴、折嘎、喇嘛玛尼等。

  ①岭仲。即格萨尔说唱。藏族称《格萨尔王传》为“格萨尔仲”或“岭仲”。在中国少数民族诸多史诗中,藏族长篇说唱史诗《岭仲》最为著名。在西藏,有众多的说唱格萨尔的民间艺人。

  ②仲和仲鲁。即说唱故事。藏族对故事一般称为“仲”,而对讲故事时所唱的歌叫“仲鲁”,对说唱故事的艺人则称为“仲巴”。仲和仲鲁主要包括以口头流传为主的民间故事、直接来自佛经的书面故事、格言注释收录的故事、有关西藏政教历史的故事、人物传记等等。

  ③古尔鲁。即道歌说唱。根据敦煌文献记载,大约6世纪,古尔鲁发源于雅砻地方。佛教传入西藏后,佛教徒们利用古尔鲁宣传佛教教义,使民间说唱艺术染上宗教色彩,在噶举派的师徒中古尔鲁广为流传,西藏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说唱古尔鲁的高僧大德。

  ④谐巴和堆巴。即赞词和祝颂。赞词也是民间传统的一种习俗说唱形式,其内容包括历史追叙、风土人情、衣食住行、各种人物等。谐巴要求对被赞美对象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绘声绘色的艺术表述,在民间十分流行。谐巴除有固定的唱段外,说唱者一般都能即兴创作。祝颂内容涉及达官贵人、活佛、高僧、长辈、亲朋好友、人间事理、人文景观、大自然、天文地理、重要节庆日等等。堆巴通常是以朗诵说唱的形式,用优美流畅的韵文表达兴旺发达、前景美好。

  ⑤百。古代藏族士兵征战和壮威歌。主要内容是表现古代士兵的出征或凯旋以后的战斗情感,士兵们赞美自己手中的武器和英勇无比的精神。

  ⑥喇嘛玛尼。古老的说唱形式。喇嘛玛尼产生于藏戏出现以前,其发展与宗教关系密切,从喇嘛玛尼的说唱本、唱腔、服装和道具等来看,它是在宗教仪式的酬鬼娱神等各类不同的民间艺术土壤中形成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经过无数民间说唱艺人和上层知识分子的革新、充实、提高,形成现在的艺术形式,有自己说唱书目和独特的表演程式。

  ⑦折嘎。每逢新年佳节和喜庆盛会之际,上门祝福唱赞颂词的民间艺人。多用牛角胡琴伴奏,自拉自唱。音乐简单朴素,具有说唱特点。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一般都手持五色棍,披白羊皮面具,怀揣大木碗到全藏各地进行乞讨性的表演。

  ⑧扎年弹唱。扎年琴是藏族弹拨乐器,有六弦琴、八弦琴、十六弦琴、二十弦琴等种类,其中以六弦琴最为普遍和著名。藏族地区之间扎年弹唱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弹奏风格上各有区别。

  ⑨夏。藏语意为“对唱歌谣”,是在新年、婚礼、搬新房庆典和望果节时,两人相互对吟对诵或对唱对歌的一种说唱艺术。主要流行于昌都、林芝、山南、日喀则、阿里和拉萨等地区。因主要流传在民间,不为官家和贵族上层所重视,表达内容偏重世俗生活和娱乐调笑。表演形式灵活,词意通俗易懂,词句朗朗上口,唱腔旋律性不强,多属吟诵性。⑩藏语相声。与西藏传统的说笑话和喜剧丑角表演相融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兴曲艺种类。

  艺术特色 藏民族的说唱艺术以单人、双人和多人表演为主。表演形态可归纳为说唱类、唱类、说类等几种类型。说唱类曲种有说有唱,说唱结合,如仲鲁、岭仲、藏语相声、折嘎、扎年弹唱、百、夏等。

  唱类曲种以唱为主,间有少数说白连接唱词,如古尔鲁、喇嘛玛尼等。说类曲种只说不唱,说词基本上都是韵文体,如祝颂词等。在说唱类、唱类曲种中,又有不同表演形式。站唱类形式的曲种有说有唱,运用道具结合形体动作进行表演,集说、唱、做于一体,如折嘎、藏语相声、扎年弹唱、百、夏等。坐唱或坐唱与站唱结合的说唱类,有喇嘛玛尼、岭仲、仲鲁等。此外,还有走动表演说唱的,如折嘎、藏语相声等。

  藏族的说唱艺术表演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人借鉴、吸收和融汇其他兄弟民族曲艺和其他艺术的形式,不断充实完善。所借鉴者主要是各地的民族戏曲、民间音乐、舞蹈等。喇嘛玛尼、岭仲、折嘎、藏语相声、古尔鲁、百、夏、祝颂赞词等,与藏戏互为借鉴和发展。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汉族的曲艺,如相声、快板等传入西藏后演变为藏语相声、藏语快板。而新一代说唱演员也将歌曲演唱的发声方法和表演技巧结合到传统说唱的演唱之中,还借鉴运用了话剧、歌剧、舞剧、民族舞蹈等艺术中的某些表演手法。藏族说唱艺术不仅具有传统曲艺表演的特点,而且具有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和音乐唱腔的民族化、地方化等方面。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