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东久赤斑羚自然保护区 以保护赤斑羚等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为目的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加拉白垒峰北坡,东久河流域南岸。1985年建立,保护区总面积2.26万公顷。
保护区属高山峡谷地貌,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森林茂密,有冰峰雪岭,也有溪流瀑布,具有完整的山地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平均坡度50°以上,坡面物质移动强烈,局部地区山崩、雪崩、滑坡、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频繁发生。冰川类型为海洋性冰川。年降水量达900毫米以上,年均相对湿度70%左右,年均温8.5℃。
特有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造就了保护区茂密的原始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系列明显。海拔2500米左右河谷为植被基带,有部分通麦栎和西藏箭竹等组成的常绿阔叶林带;海拔2500~3500米是以林芝云杉林为主的地带;海拔3500~4100米之间分布了急尖长苞冷杉林;海拔4100米以上是高山灌丛草甸带,由雪层杜鹃、藏十柳等矮灌丛组成;海拔4500~4800米多流石滩,主要有雪莲花属、矮垂头菊等;海拔5200米以上为雪线。保护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动物的垂直分布呈现古北界与东洋界并存的现象。除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赤斑羚外,还有云豹、熊猴、黑熊、小熊猫、小爪水獭、大灵猫、麝、岩羊、大绯胸鹦鹉、藏马鸡等。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0种,珍稀植物5种。赤斑羚是珍稀保护动物之一,1973年在西藏首次发现,其分布区域十分狭小,西藏境内赤斑羚总数不足1500只。因此,该保护区已成为赤斑羚的保护基地。
保护区属高山峡谷地貌,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森林茂密,有冰峰雪岭,也有溪流瀑布,具有完整的山地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平均坡度50°以上,坡面物质移动强烈,局部地区山崩、雪崩、滑坡、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频繁发生。冰川类型为海洋性冰川。年降水量达900毫米以上,年均相对湿度70%左右,年均温8.5℃。
特有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造就了保护区茂密的原始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系列明显。海拔2500米左右河谷为植被基带,有部分通麦栎和西藏箭竹等组成的常绿阔叶林带;海拔2500~3500米是以林芝云杉林为主的地带;海拔3500~4100米之间分布了急尖长苞冷杉林;海拔4100米以上是高山灌丛草甸带,由雪层杜鹃、藏十柳等矮灌丛组成;海拔4500~4800米多流石滩,主要有雪莲花属、矮垂头菊等;海拔5200米以上为雪线。保护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动物的垂直分布呈现古北界与东洋界并存的现象。除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赤斑羚外,还有云豹、熊猴、黑熊、小熊猫、小爪水獭、大灵猫、麝、岩羊、大绯胸鹦鹉、藏马鸡等。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0种,珍稀植物5种。赤斑羚是珍稀保护动物之一,1973年在西藏首次发现,其分布区域十分狭小,西藏境内赤斑羚总数不足1500只。因此,该保护区已成为赤斑羚的保护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