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 西藏六大地区之一。位于自治区西部,东与那曲地区相连,西南部与印度、尼泊尔及克什米尔地区毗邻,东南临日喀则地区,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边境线总长1116千米,对外通道57条。因地处西藏西部,历史上有“藏西”之称。东西长600千米,南北宽550千米,总面积3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7.66万,人口密度为0.23人/平方千米,是中国地理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级行政区。阿里地委和行署所在地为噶尔县狮泉河镇。
简史 阿里古为藏族地区“十二小邦”之一,汉族史籍称为“羊同”。4~5世纪建立象雄王国,将区域划分成为内、中、外三部,内象雄大体为阿里地区所辖范围。7世纪,松赞干布派兵征服象雄,使之归入吐蕃,吐蕃实现了全境的统一。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末代赞普(见吐蕃赞普)死后,王室内部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其后裔吉德尼玛衮在斗争中失败,逃至阿里地区,建立了一个小王朝。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3个儿子,其中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见阿里三围)。13世纪,阿里随西藏一起归属元朝,阿里的具体事务由萨迦地方政权处理。五世达赖建立甘丹颇章地方政权之后,阿里地区逐步归人西藏地方政府,设立宗和管理阿里地区的总管——阿里基巧。1960年设立阿里地区行政公署。
自然地理 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汇聚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屋脊”之称。全地区有80多条河流,60多个湖泊,境内总流程9500千米,流域面积近6万平方千米。源于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4条大河——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分别向西北、西南和东南方向流入印度、尼泊尔,成为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支流哥格拉河,最终汇入印度洋和阿拉伯海。阿里气候高寒,年均气温0℃。冬季长,春秋季短暂,无夏季。属第二类风区,年均风速为3.2米/秒,大风天数149天左右。阿里地区生态环境保持完好,基本呈原始状态,境内东北部有西藏野驴、金丝野牦牛、藏羚羊、盘羊等数十种野生动物。班公错鸟岛有斑头雁、棕头鸥、黑颈鹤、赤麻鸭等20多种鸟类。全地区可利用草场面积1.86百万平方千米。阿里地区已探明的矿产有盐、硼、铝、芒硝、铬、银、金等30多种,矿点254处。硼矿储量极为丰富,其中盐湖沉积型优质矿已探明储量97万吨。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能,有狮泉河一雅鲁藏布江地热带、昆仑山一可可西里地热带、冈底斯山一念青唐古拉山地热带。
经济 阿里地区在实施“九五”计划期间,地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达10%,粮油肉等主要生活资料实现半自给。进入21世纪,阿里地委、行署以县域为突破口,初步形成了以改则、革吉、日土、措勤为主的山羊经济带;以革吉、改则、措勤为主的矿业带;以普兰、札达、日土为主的旅游、边贸经济带;以噶尔县狮泉河镇为中心的农、牧、工、贸综合发展的城市经济带。①农业。西南和中部的普兰、札达、噶尔、日土4个县是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县,其中日土县建有白绒山羊基地。东部的措勤、改则、革吉3个县为纯牧业县。2002年全地区牲畜存栏293万头(只、匹),肉类总产量1.05万吨,奶类生产量7676吨,年羊毛产量1403吨,山羊绒产量262吨,各类皮张生产量44.93万张。②工业。2002年完成发电量1163万千瓦时,采掘硼镁矿4.54万吨。2001年,国家投资6500万元在阿里地区实施光明工程,利用太阳能、光伏电解决了阿里80%农牧民的照明问题。③旅游业。2002年全地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22万人次,旅游收入794万元。④商业。阿里普兰口岸是自治区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1995年被定为国家二级口岸。同年,来此经商的印度、尼泊尔商户有116户。札达县的什布奇、噶尔县的扎西岗、日土县的独木齐列等为传统民间互市贸易点。⑤交通。境内交通干线有直贯南北的新藏公路及省道国狮公路。
科教文卫 阿里的气象服务站为世界气象组织资料交换站成员。1959年阿里地区仅有2所小学,2002年全地区共有小学44所,普通中学4所,在校学生8412人。狮泉河中学为地区重点中学,有在校学生369名、教职工64名。1985年建成狮泉河通讯卫星地面接收站。全地区广播覆盖率35.6%,电视覆盖率31.2%,电视单收站覆盖率23.5%。1995年河北省援建了狮泉河有线电视台。札达县是阿里地区民间歌舞的发源地之一,“古格宣舞”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苯教发源于阿里地区,古如江寺是苯教在阿里地区仅存的寺庙,丹增旺扎是该寺的寺主,著有《苯教源流》等具有学术价值的藏文论著。20世纪50年代末期,阿里地区仅有一个卫生所。到2002年,全地区共有各种卫生机构85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技术人员463人,医生279人,形成了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网点,大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地方病、流行病得到控制,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民俗旅游 旅游景点有被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和苯教誉为神山圣湖的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此外还有托林寺、科迦寺、日土岩画、古格王国都城遗址、札达土林自然保护区、班公错鸟岛等。2003年西藏阿里地区的古格都城遗址和札达土林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
对口支援 自1978年以来,由国家安排和兄弟省市区无偿支援阿里地区的基础设施资金达5亿多元,其中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江苏和新疆自治区援助资金1680万元;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河北、陕西两省共援助资金8000多万元。1984年中央确定的43项援助工程项目,阿里地区有3项,分别是阿里地委、行署办公楼,北百万山羊绒基地建设工程;投资119万元的乡级太阳能单收站及收转站建设工程。自1995年至2001年5月,河北省援建项目共40个,援助资金(物资)共8775.1万元,兴建了河北会堂、阿里藏医院、阿里地区群艺馆等工程,共派援藏干部42人;陕西省援建项目共12个,援助资金(物资)共5911万元,兴建了狮泉河镇陕西路、延安宾馆等工程,共派援藏干部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