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藏部队 最早进驻西藏的人民解放军部队是第十八军。由原驻藏人民解放军十八军组成。驻藏部队在和平解放西藏、平息叛乱、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分裂、担负边防斗争中,均做出重要贡献。此外,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中,驻藏部队主要在工农业、林业、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抢险救灾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维护祖国统一 1951年人民解放军为和平解放西藏(见和平解放西藏)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后,驻藏部队参与平息西藏地方叛乱、民主改革和边界自卫反击作战斗争中,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西藏各族人民的高度赞扬(见平叛、中印边界争端)。中国西藏与邻国的边界线长,边境情况十分复杂,驻藏部队加强边防值勤。驻藏部队还经常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进行训练,完成高原高寒条件下战役技术研究课题20多个,推广交流军事改革训练成果30多项,先后有38篇作战研究的学术文章在全军和成都军区获奖。
经济建设 西藏和平解放后,驻藏部队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西藏的繁荣和富强做出贡献。①工农业。1952年驻藏部队在驻地开垦60多公顷,同年8月创建了八一农场。1953年从内地引进各种蔬菜,丰富了西藏农贸市场。同年,驻藏部队又分别建立了野马岗、达孜、拉孜、浪卡子、林芝、桑耶、米林、雪巴、澎波9个农场。驻藏部队官兵在开荒种地的同时,还帮助群众发展农业经济。1960年驻藏部队帮助群众耕地2088公顷,修建水库总容量151.8万多立方米,积肥1490万斤,整修和赠送各种农机具5670多台,架桥、修渠81座(条),植树23万株。1961~1965年驻藏部队又分别建起易贡、察隅农场。1971年驻藏部队生产部向国家上交商品粮152.15万千克,上缴利润1.1亿元。1959~1979年,军垦企业创造工农业总产值35641.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9564.3万元,农业总产值16067.2万元,生产粮食26.6万吨、油菜籽2368吨和大量蔬菜、肉食品、果品,向国家上交商品粮7.8万吨。1978~1990年,驻藏部队投入229.07万个劳动日,帮助群众播种、收割庄稼7203.6公顷,新修、维修水渠32万米,修理农具5.3万台,帮助地方培训技术人员2700名。1996年驻藏部队实现农业总收入197万元,利润47万元。②交通、通讯。1966年驻藏部队参与修建了贡嘎机场,随后又参与修建了邦达机场。1950~1985年间,驻藏部队和其他部队先后与工兵部队、地方工程技术人员、藏族民工一起,修建、改建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中尼公路和拉贡公路,总长约5000千米。80年代驻藏部队建起第一座卫星地面站。1997年驻藏部队6000多官兵完成“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工程西藏段600千米的施工任务。90年代驻藏部队先后投入20万个工日,3万多个机械台班,完成了主要光缆干线的土工作业和光缆铺设。③文化教育。20世纪60年代驻藏部队为西藏建起帐篷小学、马背小学。80年代又赠送群众大量图书和文体活动器材,修建了阅览室、文化室、青年民兵之家和文化夜校。到21世纪初,驻藏部队已为藏、回、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群众修建学校89所。④医疗卫生。1953年后,中央和驻藏部队先后向昌都、曰喀则、阿里等地派出大批医务人员,帮助藏族同胞培养医务人员,兴建医院、诊所。1980年军区总医院向驻地娘热乡居民发放1175个免费医疗证,对孤寡老人建立病情档案,重点巡诊,定期医治。到1990年,全区部队共派出医疗队(组)2788个。⑤抢险救灾。80年代,驻林芝、波密、察隅、亚东、错那等林区的驻藏部队扑灭森林火灾80多起,保护了大面积的原始森林。1983年西藏地区发生旱灾,驻藏部队拨出粮食500吨,组织车辆100多台,将饲草、粮食和官兵捐赠的各种物资及时运往灾区。1985年10月那曲地区发生雪灾,驻藏部队汽车团将驻藏部队调拨的5吨粮食、2000双毡靴、2000套冬服以及地方政府调拨的救灾物资送往灾区。1989~1990年那曲地区又遭受特大雪灾,驻藏部队和当地民兵,为分散的游牧点送去粮食2.3吨。1997年9月那曲地区遭受雪灾,驻藏部队先后出动机械车辆530余台(次),出动官兵3050多人,民兵1200余名,疏通道路21200千米,抢救物资3.5万吨,解救被困群众6.3万人。同时,全区驻藏官兵向灾区捐助了3批救灾物资,折款9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