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民医院 全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藏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医院,三级甲等医院。院址在拉萨市宗角禄康公园附近。
1952年成立,原名拉萨人民医院。1962年更名为西藏人民医院,后改现名。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设有床位500张。职工836人,藏族占60%,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66人,高级专业人员4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人。
全院设有临床、医技、职能等60多个科室和医学研究科学研究所、高山病研究所、小儿高山病研究室、西藏急救中心、医学放射免疫测试中心、眼病防治中心、聋儿语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医学情报中心、血液中心、计划生育指导中心等15个研究机构。现代化医疗设备主要有全身CT扫描仪、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心导管检查仪、水囊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远程会诊、高频电刀、前列腺治疗仪、x光机及心电床旁监护等。医院在高山病、肾病、传染病、结核病、消化、普通外科、骨科、儿科、妇产科、肝胆、外、心胸外、泌尿外、中医、干部保健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医疗水平。
医院开通了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远程会诊,通过网络及时传送各项检查报告和及时发布信息。全院科研成果通过鉴定的有78项,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有34项,刊登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论文有866篇,部分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医院还承担了西藏大学医学院、西藏民院医院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并接纳全区地、县基层医院业务人员的进修,每年派专家到各级医院进行会诊、手术和人才培训。1998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同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百佳医院”称号。
发展简况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52年9月8日,伴随着西藏和平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进步伐,不断成长、壮大。先后荣获并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和“民主评议行风,群众满意单位”。1987年西藏自治区医学科学研究所并入医院,1989年成立自治区高山病心血管病研究所,1997年西藏急救中心在医院建成,2000年西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挂牌。2006年12月8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作为西藏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正式挂牌。
医院规模
目前,编制床位650张,编制职工数为854人。现有职工832人,藏族职工占70%,加上其他人员,全院职工总数超过千人。 在职职工总数中,专业技术人员681名,占82%,其中高级职称60名,中级职称226名;大专以上学历492人,博士3名,硕士15名,在读博士5名,在读研究生13名。一支以藏族为主体、结构日趋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正在形成,成为全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密集的重要单位之一。有3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中一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3名;124人次参与自治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业技术评审委员会、干部保健专家组、突发事件应急急救组工作。西藏大学医学院兼任教授、副教授29名;有32名专家在85个国内、区内各级医学专业协会、学会(分会)等团体任职,承担了西藏自治区医学会影像分会、神经外科分会、病理分会、儿科分会、骨科分会和消化协会等学术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
近年来,医院引进3.0T核磁共振、128层CT、16排CT、DR、CR、彩色超声心动图仪、心导管检查仪、DSA、血液净化机、数字胃肠机、数字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全自动放免测定仪、高频电刀、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冰冻切片机、支气管纤维镜、前列腺治疗仪、腹腔镜、椎间盘镜、阴道镜、ICU设备等现代化医疗设备,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机构设置
全院设有临床、医技科室和职能、后勤部门50多个,8个科研机构。高山病及心血管病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骨外科已成为医院的特色专科,泌尿内科、血液科、免疫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普外科、烧伤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小儿科、新生儿科、妇产科、心理卫生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中医科、理疗康复科、针灸科、感染科、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等专业学科在全区处于优势专科。
改扩建工程
近年来,医院的发展建设引起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列入重要日程之中,已投入1.4亿元巨资启动了之自治区人民医院总体改扩建工程项目,对医院进行大规模改造,明确提出利用3-5年时间将医院建成区内一流的园林式现代化综合医院。2005年7月13日,医院总体改扩建工程开工奠基。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寄予医院的厚望,对医院的悉心关怀,为医院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动力。随着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院容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办院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基本形成了新型的园林式现代化综合医院的格局,医院必将以崭新的风貌迎来更快的发展,更好地服务西藏各族人民,为西藏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疗
建院55年以来,医院已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全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标志着全区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具代表性的医院,医疗服务范围覆盖全区,承担全区1/10以上的医疗任务。年门急诊量达到34万人次,年住院病人11500人次,年手术2700台次,迄今门急诊总量累计突破1000万人次,住院总量累计23万人次,累计诊治免费病人570多万人次。
科研
近年来,医院重点组织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进入了良好发展状态,为培养、造就高原医学专业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建院以来,全院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6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或片区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2500多篇,编撰了《高原临床医学》、《实用高原外科学》等10余部专著和大型工具书《医院管理》。
保健和急救
作为自治区干部保健基地,承担了在藏干部和大量进藏团队、重要领导和知名人士的保健任务。在急救方面参与全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紧急救援工作,成为全区急救医护人员培训基地,并由卫生部指定成为西藏地区唯一紧急救援中心。青藏铁路通车试运行后,与铁路沿线建立了医疗救援的协作关系,并经常选派专家到全区各级各类医院参与会诊和指导工作。
教学
医院不断加强卫生人才基地的建设,为全区各级医疗机构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特别是藏族专业技术人员,已经成为全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加强院内教学工作的同时,除接受高等院校的临床实习生的带教任务外,还为区内一、二级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进修、学习。全院共有60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着医学院校的理论教课和教学任务。
在55年的发展建设中,自治区人民医院抓住新机遇,医院各项工作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医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已达到区内一流标准,向西藏各族群众展示了“区医院人”的全新姿态、崭新面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乘势而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立足身边、立足岗位,创建人民满意医院”的办院宗旨,在推进医院发展和构建和谐医院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新的发展时期,自治区人民医院将继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弘扬“团结、奋进、和谐、奉献”的医院精神,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志存高远,以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技术本领,不辱新时期赋予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携手共创医院美好的明天,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再建新功,为构建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为280万各族人民的健康,为西藏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续写新的辉煌。
1952年成立,原名拉萨人民医院。1962年更名为西藏人民医院,后改现名。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设有床位500张。职工836人,藏族占60%,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66人,高级专业人员4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人。
全院设有临床、医技、职能等60多个科室和医学研究科学研究所、高山病研究所、小儿高山病研究室、西藏急救中心、医学放射免疫测试中心、眼病防治中心、聋儿语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医学情报中心、血液中心、计划生育指导中心等15个研究机构。现代化医疗设备主要有全身CT扫描仪、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心导管检查仪、水囊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远程会诊、高频电刀、前列腺治疗仪、x光机及心电床旁监护等。医院在高山病、肾病、传染病、结核病、消化、普通外科、骨科、儿科、妇产科、肝胆、外、心胸外、泌尿外、中医、干部保健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医疗水平。
医院开通了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远程会诊,通过网络及时传送各项检查报告和及时发布信息。全院科研成果通过鉴定的有78项,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有34项,刊登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论文有866篇,部分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医院还承担了西藏大学医学院、西藏民院医院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并接纳全区地、县基层医院业务人员的进修,每年派专家到各级医院进行会诊、手术和人才培训。1998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同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百佳医院”称号。
发展简况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52年9月8日,伴随着西藏和平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进步伐,不断成长、壮大。先后荣获并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和“民主评议行风,群众满意单位”。1987年西藏自治区医学科学研究所并入医院,1989年成立自治区高山病心血管病研究所,1997年西藏急救中心在医院建成,2000年西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挂牌。2006年12月8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作为西藏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正式挂牌。
医院规模
目前,编制床位650张,编制职工数为854人。现有职工832人,藏族职工占70%,加上其他人员,全院职工总数超过千人。 在职职工总数中,专业技术人员681名,占82%,其中高级职称60名,中级职称226名;大专以上学历492人,博士3名,硕士15名,在读博士5名,在读研究生13名。一支以藏族为主体、结构日趋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正在形成,成为全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密集的重要单位之一。有3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中一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3名;124人次参与自治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业技术评审委员会、干部保健专家组、突发事件应急急救组工作。西藏大学医学院兼任教授、副教授29名;有32名专家在85个国内、区内各级医学专业协会、学会(分会)等团体任职,承担了西藏自治区医学会影像分会、神经外科分会、病理分会、儿科分会、骨科分会和消化协会等学术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
近年来,医院引进3.0T核磁共振、128层CT、16排CT、DR、CR、彩色超声心动图仪、心导管检查仪、DSA、血液净化机、数字胃肠机、数字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全自动放免测定仪、高频电刀、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冰冻切片机、支气管纤维镜、前列腺治疗仪、腹腔镜、椎间盘镜、阴道镜、ICU设备等现代化医疗设备,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机构设置
全院设有临床、医技科室和职能、后勤部门50多个,8个科研机构。高山病及心血管病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骨外科已成为医院的特色专科,泌尿内科、血液科、免疫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普外科、烧伤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小儿科、新生儿科、妇产科、心理卫生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中医科、理疗康复科、针灸科、感染科、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等专业学科在全区处于优势专科。
改扩建工程
近年来,医院的发展建设引起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列入重要日程之中,已投入1.4亿元巨资启动了之自治区人民医院总体改扩建工程项目,对医院进行大规模改造,明确提出利用3-5年时间将医院建成区内一流的园林式现代化综合医院。2005年7月13日,医院总体改扩建工程开工奠基。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寄予医院的厚望,对医院的悉心关怀,为医院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动力。随着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院容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办院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基本形成了新型的园林式现代化综合医院的格局,医院必将以崭新的风貌迎来更快的发展,更好地服务西藏各族人民,为西藏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疗
建院55年以来,医院已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全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标志着全区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具代表性的医院,医疗服务范围覆盖全区,承担全区1/10以上的医疗任务。年门急诊量达到34万人次,年住院病人11500人次,年手术2700台次,迄今门急诊总量累计突破1000万人次,住院总量累计23万人次,累计诊治免费病人570多万人次。
科研
近年来,医院重点组织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进入了良好发展状态,为培养、造就高原医学专业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建院以来,全院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6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或片区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2500多篇,编撰了《高原临床医学》、《实用高原外科学》等10余部专著和大型工具书《医院管理》。
保健和急救
作为自治区干部保健基地,承担了在藏干部和大量进藏团队、重要领导和知名人士的保健任务。在急救方面参与全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紧急救援工作,成为全区急救医护人员培训基地,并由卫生部指定成为西藏地区唯一紧急救援中心。青藏铁路通车试运行后,与铁路沿线建立了医疗救援的协作关系,并经常选派专家到全区各级各类医院参与会诊和指导工作。
教学
医院不断加强卫生人才基地的建设,为全区各级医疗机构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特别是藏族专业技术人员,已经成为全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加强院内教学工作的同时,除接受高等院校的临床实习生的带教任务外,还为区内一、二级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进修、学习。全院共有60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着医学院校的理论教课和教学任务。
在55年的发展建设中,自治区人民医院抓住新机遇,医院各项工作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医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已达到区内一流标准,向西藏各族群众展示了“区医院人”的全新姿态、崭新面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乘势而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立足身边、立足岗位,创建人民满意医院”的办院宗旨,在推进医院发展和构建和谐医院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新的发展时期,自治区人民医院将继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弘扬“团结、奋进、和谐、奉献”的医院精神,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志存高远,以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技术本领,不辱新时期赋予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携手共创医院美好的明天,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再建新功,为构建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为280万各族人民的健康,为西藏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