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2年 > 暨南大学在藏采访 > 新闻报道

雪域高原的瑰宝——林芝地区藏医院

时间:2012-10-18 | 来源:西藏人权网 | 作者:

  

   西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块世界屋脊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孕育了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而且还创造出十分独特的藏医药学。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高原地区种种疾病进行斗争、争取健康长寿的经验总结,是在藏族文化背景下创造的医疗保健方式。藏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是祖国传统医药的瑰宝,已有2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经过继承、挖掘、整理、总结和提高之后,还将继续为各族人们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藏医药王的独特魅力

   在林芝藏医院正门门口有一座药王宇脱宁玛?云丹贡布的雕像,雕像前有一潭清水,藏民称之为圣水。每天早上总有上百人藏民,一边念着经文,一边绕药王师顺时针转奇数圈,甚至会有人转108圈。转圈之后,藏民会用松树枝沾三次甘露水,祈求药王祛邪祛病,保佑平安,解除病痛。而藏医院的医生、护士每天早上也都会绕着药王雕像转圈。这已成为藏民们的固定习俗了。

   为什么藏民会如此信奉药王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公元708年出生的宇脱宁玛?云丹贡布是一位伟大的藏医学家,他活了125岁,他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培训医生,行医治病,加工研制药物等实践,同时吸收了古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丰富的医学精华,以及祖国中医药学知识,撰写了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促进了对藏医学的发展,扩大了它的影响范围。

   宇脱宁玛?云丹贡布先后多次去过汉地、西藏及印度、尼泊尔的很多地区,大规模地开展医疗活动和讲授医学理论。他前往西藏林芝药城,建立医学寺院,传授《四部医典》为主的医学理论,培养弟子千人以上,并为后代编著了医学和天文历算方面的许多经典。后人称之为“第二药王”。他也因此受到代代藏医和藏族人民群众的普遍尊敬。
 
   林芝地区藏医院

   林芝地区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自然植被繁茂,历来是西藏药物的主要产区,就藏药材而言,多达上千种,被誉为“药材天然博物馆”,其中一部分为稀缺贵重药材,如:名贵动物药材有麝香、熊胆、鹿茸;名贵植物药材有冬虫夏草、藏贝母、天麻、当归、雪莲花、三七、黄连、松茸、猴头菌、灵芝等,还有素称“高山人参”的红景天。

   西藏林芝地区藏医院是一所集藏医医疗、保健、科研、教学、生产和文化为一体的二级甲等藏医医院,也是西藏藏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和林芝地区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医院成立于1993年,总占地面积2281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969.44平方米;其中,新建的医院制剂中心总建筑面积3379.7平方米。

   目前全院职工59人,医务人员共36人,藏医药技术人员23人。医院设有5个职能部门、4个医技科室、3个门诊科室、一个综合住院科室;内设心脑血管专科、肝胆专科,胃肠专科,外治科。医院总床位数50张,年门诊平均人数43000人/次,年住院平均人数450人/次。
 
   在林芝地区藏医院,藏医最有特色的疗法是在外治科,有放血、药浴、艾灸、吸牛角、火罐、肝下垂复位法、白脉涂摸等藏医疗法,治疗效果好。比如放血疗法,由于地处高原,氧气相对稀薄,长期在这里生活的人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增多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多血症,长期的红细胞增多会带来很多的并发症,而放血疗法则具有较好的疗效,一般一年放血一次即可。此外,放血疗法对于患有多血症、高血压、高血脂、脑淤血、脑梗塞、脑膜炎、痛风、心悸的病人,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女性为了皮肤保养、美白,消除脸上的青春痘,进行放血30-60毫升,效果特别好,不会留伤疤。放血费用也很低廉,20-40元。

   又比如,藏药浴,特指采用藏区地道药材开展的藏药浴,是藏医内病外治方法之一。是将人体全身或腿、足等局部浸泡于藏药液中,在水的热能和药物的药力作用下,打开人体的毛孔、打通经络,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毛孔透皮渗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体内,迅速直达病灶,起效快。藏药浴能明显改善人体肌肉脉络气血循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对于关节强直、风湿、类风湿、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坐骨神经痛、皮肤病、妇科疾病及循环系统疾病等效果显著。

   边仓院长介绍到,肝下垂复位法是藏医独具特色的疗法。边仓院长用一个铜制的圆盘,从小男孩的肚脐右边周围往上推拉9至10次,从肝下叶至肝中叶进行推拉,并在铜盘上沾上少量的清水,最后用纱布包扎腹部。不会有疼痛感,治疗过程中5岁小男孩没有哭闹。

   在外治科,塑料桶里泡了很多牛角,大小不一,每个牛角上插着一根胶管。扎西平措主任说,这就是吸牛角。用黄牛的白色角,使用前首先选择好疼痛和肿胀的穴位,进行消毒,把穴位处弄湿后固定好牛角。用50毫升的空针吸掉内气后,用止血钳夹住胶管。15-30分钟后,把牛角拔出,用手术刀将穴位皮肤划开小口子,再固定好牛角,第二次进行反复抽吸,用空针吸出恶血和黄水。吸牛角可以治疗痛风、关节炎、肢体关节肿胀、外伤性的关节扭伤、肿胀。吸牛角的费用很便宜,小牛角8元、大牛角16元。

   火罐也是藏医的特色之一。藏医火罐与传统医学中所用的玻璃罐不同,材质是陶瓷的。火罐时间久了,陶瓷罐会掉下来,陶瓷罐更坚固耐用,而且也更耐高温,容易保持温度,效果比玻璃罐更好。火罐治疗时,首先要了解疼痛范围,准确选择疼痛穴位,将选择好的穴位皮肤弄湿,把纸条点燃装进火罐内,立即将火罐扣在穴位上。等疼痛消失后,再将火罐口和皮肤间弄湿,一手拉皮肤,另一手拔罐。如果使用一次火罐不能止痛,还可以多次使用。藏医火罐治疗外伤、高血压引起的背痛效果显著。

   总之,这些藏医疗法以其简便易行、收费低廉、治疗效果好,深受广大藏族群众的欢迎。
 


  

  藏医医德医风
 
   边仓副院长-----雪域高原格桑花

   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格桑梅朵”,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它就是寄托了藏族期盼幸福吉祥等美好情感的格桑花。在藏族眼里,格桑花也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美丽的一种野花。林芝藏医院边仓副院长就被病人称为美丽的格桑花。

   未见其人,便闻其声。在林芝藏医院采访时,到处可以听到边仓副院长的名字,她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她常把工资卡拿到药房为贫困农牧民患者交医药费。“藏医院如果没有边仓,藏医院会倒的。”医院的医生、护士对边仓院长十分敬重,说边仓就是心中的偶像。

   虽然身为藏医院的副院长,但边仓依然坚持每天在综合门诊为病人看病。每次到藏医院采访时,我都看到门诊室门口排队候诊的队伍能排到楼道里,每天病人最多可达300人,少则也有100人。很多藏民坐汽车从很远的乡镇地方赶来,在门诊室排队等着看病,即使到了中午12点、下午18点下班了,边仓院长也绝不会走,她总是看完所有病人才肯离开。
 
   (一)三面锦旗表真情

   在门诊室,我看到墙上挂着两幅锦旗,这是病人送给边仓院长的。

   右边的一面锦旗上写着“妙手人心”,这是2009年7月,一位偏瘫病人家属送给边仓院长的。病人脑出血后严重偏瘫,左半身不能动,恢复期转入藏医院。 

   边仓院长采用针灸治疗,同时让病人用药浴疗法,再结合用白脉涂摸法,精心施治,一两个月后,病人完全能走路了,腿脚也基本恢复正常,能够生活自理。病人出院后还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门诊复查,边仓院长就给病人开了维持血压、活血通络的藏药,如珍珠七十、珊瑚二十五丸、二十五沉香丸。这些藏药使用方法多样,有的是吃的,有的是涂的,还有的可以熏蒸用的,边仓院长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详细教给病人,直到他完全理解了。边仓院长还给病人办了特殊门诊,方便患者复诊,也减轻了负担。
 
   左边的一面锦旗,是2009年7月一个退休道班工人赠送的。边仓院长介绍说,“她是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患有胃溃疡,吃了很多药不见效,来藏医院看病。由于病情较重,我专门托人从内地买来治疗胃溃疡的特效药洛赛克,把胃病治好了。她特别感谢我,说我救了她的命。她把我当成女儿,我们关系跟母女一样。老奶奶经常过来看我,叫我去医院附近茶馆喝茶聊天。”
 
   边仓院长从病床上拿起另一面锦旗,它之所以没有挂在墙上,是因为病人已经去世了。2012年6月,98岁老人严重腹泻、脱水,病情危重,由于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不能到藏医院来看病,也没办法吃药。边仓院长每天晚上6点下班后,亲自去老人家里给她输液,坚持一周,天天都如此,直到老人去世。老人的女儿是地区幼儿园的副院长,她特别感谢边仓院长,就送上这幅锦旗。
 
   (二)善于应用藏医疗法

   边仓院长说,林芝藏医院是以加强临床治疗为主的医院,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治疗中注重创新和发扬、发掘藏医特色疗法。边仓院长常用的藏医特色疗法有肝下垂复位法、白脉涂摸、冷敷热敷、药浴、放血、烫烙法、火灸、火罐、吸牛角等。

   当谈到藏医的独特医术时,边仓院长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2012年7月底,有一个19岁藏族女孩玉珍,因受惊吓而失语,突然不能讲话了。她到林芝地区人民医院检查,发现神经功能正常,就让她回家慢慢恢复。但是20多天了还是完全不能说话,就来藏医院看病。边仓院长仔细查看病人后发现,她张口说话时说不出来,有口型没声音。边仓院长认为是气堵了,就采用藏医的特殊疗法,把藏药三十五味沉香丸放肉汤里让女孩服用,用补气法进行补气养血,同时在下颌穴位火灸。两天后,女孩就能咿呀的说几句话了,三天完全能说话了。女孩特别高兴,她说自己声音比以前还大了。

   边仓院长说,“这件事情对我感触特别大,作为医生认真治疗,这对病人的帮助特别大。那么年轻的小女孩,不能说话,病人是很痛苦的。如果不治疗,再拖下去会导致神经功能退化,那么就再也不能说话,不可逆转了。”

   边仓院长表示,“藏医疗法,我们有能力突破,效果很明显,这对藏医的影响特别大。喜欢藏药的人很多,来看病的不光是藏族农牧民群众,还有很多汉族患者。经过藏医疗法治疗后,效果特别好。”一些干部、经济条件好的人生病先去看西医,甚至去内地大医院看病,最后没办法治好的时候,往往会转到藏医院看。

   边仓院长注重把藏医疗法发扬光大。每年拉萨藏医学院实习生会来林芝藏医院实习,边仓院长都会着重讲解看病要先考虑藏医,先用藏医疗法解决,“先藏后西”。因此,实习完的学生对藏医的意识特别强,分配到乡镇藏医院也都是藏医骨干。
 


  

  (三)严于律己 创新藏药疗法

   边仓院长时刻提醒自己,哪怕自己多累,必须每天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病人。边仓院长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天必须要有一点进步,她最害怕原地踏步。

  在藏医创新方面,边仓院长对偏瘫病人大胆地采用药浴治疗。“偏瘫病人的血压比较高,药浴后血压更高,风险也高。但是我试着用药浴治疗后,效果很好。”此外,边仓院长还在肿瘤、药剂方面想办法,大胆尝试,为肿瘤晚期的病人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边仓院长从抽屉拿出一袋咖啡色粉末,她起的名字叫“十一味寒水石”,这是她做了临床尝试效果良好的药剂,还没有正式研发。一位患者具有遗传性家族肿瘤病史,由胃癌转移到食道癌,癌症疼痛难以忍受,在内地、拉萨多处求医无果,来藏医院就诊。边仓院长心想,与其等死,不如尝试。边仓院长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了多名老医生的经验,尝试把十一味寒水石做出来了。在进行临床试验后,病人的癌症疼痛完全消了,效果很明显。食道癌临床症状非常严重,不治疗的话一滴水都不能喝。病人服用了十一味寒水石后,现在能吃饭了,吃饺子、甜茶都没问题,在住院2个月后就可以回家了。

   抢救病人是争分夺秒抢时间,一些病情特别严重的藏民喜欢来藏医院看病,但是藏医院抢救的技术水平达不到。每当眼看着病人死亡,却束手无策,边仓院长感到特别痛心,“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能救则救,可是自己医术达不到,内心很自责,自己行医这么多年还救治不了病人,就会觉得自己没有本事。如果医疗水平再高一点,可能病人就会有救。”虽然边仓院长对藏医很有信心,但她也没有盲目自大,像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疾病,藏医院解决不了的,边仓院长会马上亲自送病人转院到人民医院,不耽误病人治疗。
 
   藏地红花

   藏医院医生很多,但红花是年轻医生中个性鲜明、比较突出的一个。她是藏医院外治科医师,她对于藏医的针灸、艾灸及刮痧等研究较深,独树一帜。

   在藏医院外治科,红花医生利用火灸治疗,治愈了很多病人。据红花医生介绍,藏医火灸的材料是用艾叶。秋季采集艾叶,待干后,用棍打碎,再把它揉成如手指一样粗的艾柱,以便于点燃。治病时根据病人穴位固定好针灸,在银针上插着艾条,点燃艾草慢慢燃烧3-4分钟,根据药物热量来刺激,直到艾草烟熄灭。火灸疗法用于治疗脑溢血、脑梗塞引起的半身不遂、胃火衰微、消化不良、浮肿、水肿等,效果较好。有一位老奶奶中风留下后遗症,下半身麻木,走路不顺,红花医生通过火灸通络让肢体恢复,麻木感消失,能够下地走路了。每当看到病人出院,红花医生就很有成就感。

   俗话说,学医不精,犹如借刀杀人。红花医生深明这个道理,特别重视学习业务知识。她曾在拉萨藏医学院学习3年。在藏医院进修时,她发现自己对针灸特别感兴趣,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积极备考,工夫不负有心人,她最终以400多分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进一步学习针灸。当时,学院领导、班主任都来找她,做思想工作,说学藏医的医生去内地学医没有出路,但是她依然坚持去成都学习针灸,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术。

   危难时刻最能考验人。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震,红花医生主动申请去支援地震灾区。当时林芝地区抽调12名医生去玉树救灾,红花就是从波密县人民医院选出的3名医生之一。记得红花医生正跟卫生局局长在一起聊天时,突然来电话了,要调医生去玉树救灾,红花医生马上跟局长说“我要去”。局长都愣了,问她是真的假的,是不是在开玩笑。红花医生很坚定的说“真的,我一定要去玉树。”

   由于担心红花的安全,家人反对她去玉树,问她是不是医院安排的,甚至说她疯了。医院其他同事也不愿意去玉树,唯独红花是自己强烈要求去的。送别时,红花的好朋友都哭了,她们都担心在玉树会意外。而红花为了抗震救灾,已顾不上那么多了。在玉树救灾近1个月,红花医生每天忙着急救、外伤包扎、送药、搜救伤员,有时顾不上吃饭喝水,很晚才休息,虽然又苦又累,但看到救治了很多伤员,心里很高兴。红花医生说,“这一生能为别人做多少事我都愿意。到玉树后,感到还是帮到了别人,这一生也值了。”

   2011年3月,波密县人民医院有2个去内地进修名额,费用从援藏资金中解决。红花医生是去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在针灸科学习3个月,那也是她第一次去广东。在惠州第三人民医院上班,红花跟着针灸科专家陈小凯学习。

   她特别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业务,勤学好问,虚心向他人请教,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红花医生说,“去惠州学习后,学到了很多针灸临床经验,回来对藏民治病明显有好处。针灸技术,我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我还是希望自己有进步的空间。”在惠州医院进修期间,红花医生感觉内地医院的病人很多,比在西藏医院忙碌多倍。每天早上8点上班,中午也没有午休时间,有时就在隔壁无病人的房间趴一二十分钟。虽然每天工作特别累,但感觉特别充实。

   学无止境。采访结束时,红花医生委托我一件事,她想去内地医院继续学习深造,让我帮忙跟主管卫生工作的援藏干部联系,红花医生说,“真的想要好好学习医术,明年一定要争取去内地进修学习。以前3个月学习时间太短了,如果能够学习半年会更好。”我们祝愿她心想事成,好梦成真。
 


  

  藏医院医患关系和谐,无医患纠纷,原因何在? 

   近几年来,在内地一些地方“刺医”事件频频发生,医患矛盾异常尖锐,让我最为诧异的是,藏医院从来没有医疗纠纷。原因何在?红花医生揭开了这个谜底。

   原因之一,就是藏医第一堂课是学习《四部医典》的医德医风。书中讲到,医生对自己的要求是,把自己放最低位,把病人放在最高位。对于病人不分民族、国籍,医生是父亲,病人是儿子,关系亲如父子。在采访时我们得知这样一个故事:3年前,比日神山上一位70岁的老人来看病,她25岁的女儿是痴呆,3岁的孙女重度营养不良,严重缺钙,送来藏医院时奄奄一息。边仓院长给小孩免费救治,还买奶粉等为小孩补钙。现在小女孩十几岁了,身体健康。边仓院长就象对待亲人一样救助这个贫困家庭三代人。

   第二是因为藏医院的藏药价格非常便宜,远远比其它医院低廉。而林芝地区农牧民多,承担不起巨额的治疗费用,他们看病往往首选藏医院。

   第三,病人家境贫困时,藏医院的藏医绝不会把病人丢在一边不管。藏医会先抢救治疗,医药费不仅全免,藏医会自愿为患者捐钱。据医生介绍,边仓院长常把工资卡直接拿到药房给病人付药费。在布久乡敬老院,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名字叫白,她一身都是病,五六年了一直在藏医院吃药、打针,费用藏医院是全免的,由边仓院长和其他同事捐款给老人看病。这个在内地的医院恐怕是很难做到的。

   第四,是藏传佛教的原因,信奉佛教的人心底很善良。有宗教信仰的人,不至于想的特别极端。认为寿命没有了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不会去为难医生,更不会去打骂医生、甚至伤害人。

   边仓院长反复强调,“藏医必须学医德,先学会做人才能行医。要多体谅病人,因为病人生病身体不舒服,不要再给病人心理打击,千万不要对病人发脾气。我们自己也生过病,要换位思考。”

   通过采访藏医,给我感触非常深刻。无论是《四部医典》,还是孙思邈的“患者如至亲,同行勿相轻”,无不强调医德医风对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性。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良好的医德医风要从心做起,只要医生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做病人之所需,那么,医患关系就会逐渐好转。

责任编辑:德仁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