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从大西南到“地球之巅”,再到大东北

——热血“佼佼”小传

2021-12-23 09:02:21   来源:新华网   作者:侯鸣


  “佼佼”是一名公务员,是一名抗疫基层工作者,是一名援藏教师,是一名“热血青年”……在她身上有很多“标签”,每一枚“标签”的底色都出自她那份对祖国浓浓的爱。
 
  从祖国的西南边陲来到东北边疆,“佼佼”带着跨越中国的理想与追求,来到这片肥沃的黑土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22日,哈尔滨市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沈佼也将脱下“战衣”重返工作岗位。而这是她在黑土地上留下的又一个深深的足迹……
 
  社区来了个“佼佼”
 
  “这个‘佼佼’啥都干,我们太需要这种青年了!”
 
  这个“佼佼”叫沈佼,是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处的一名科员。12月2日,哈尔滨暴发了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佼佼”也做了一件自己想做很久终于有机会做的事情——下沉到社区为抗疫服务。自打“佼佼”一来,社区上下都对这个小姑娘赞不绝口。
 
  “早就想下社区服务了,上次报名没报上,这次一开始我就报了,就怕报不上!”沈佼说,她不怕苦不怕累,自己是个年轻人,有着一身的劲等着使呢!
 
  本来8号一早沈佼要到社区先去报到看看情况,结果到了就走不了了……社区需要帮助的居民太多,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于是她决定立即“投入战斗”。
 
  沈佼看上去是个“娇小”的女孩,1米5左右的身高,但说起话、做起事来干脆利落,到社区之后,给居民答疑解惑、去管控居民家里做核酸检测、帮助居民解除“黄码”……“佼佼”啥活都能干,一点也不“娇”。
 
  “小姑娘,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我得癌症了,已经动过手术,必须要去复诊。”说完,一位居民掀开衣服给沈佼看了自己身上那道触目惊心的伤疤。
 
  这道疤刺痛了沈佼的心,她从未如此直观地面对过一名癌症患者的痛苦与无助。
 
  “大姐你放心,这件事情我一定帮您解决,但是要向上级审批申请。”说着,沈佼要来“大姐”的健康码,想仔细看看究竟是为啥变黄,看着看着沈佼察觉有些不对劲,这位“大姐”的黄码不是管理员标记的,那就应该是自己上报信息的问题!
 
  沈佼帮她重新打开信息填报,按照正确的行踪轨迹逐项填写,提交后健康码一下就“绿”了。
 
  “大姐当时眼泪就下来了,抱着我不放。”沈佼说,那一刻她体会到了一名社区工作者的责任,还有基层事务的“杂”“难”,不下基层永远不知道基层工作者和老百姓这么难。
 
  每天从早忙到晚,回到家后身体跟散了架一样,但是“佼佼”第二天都会活力满满地出现在岗位上,迎接着新一天的各种挑战,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说,这个“95后”小姑娘真不错,不怕吃苦不怕累!
 
  从云贵高原到青藏高原
 
  沈佼的家乡在云南边境的一个村庄,是个壮族姑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就独自在外求学,是个自立不让家人操心的女孩。
 
  2017年大学毕业后,原定回云南支教一年的计划被打乱了:云南名额已满,需要5人去西藏,沈佼想都没想,马上报名去了西藏。
 
  那时的沈佼想去看看世界,也想去看看别的少数民族的生活,想去看看西藏这片“净土”,还有那份神秘的信仰。
 
  “我什么都给你准备好了就等你回来报到了,你却要去西藏?你知道西藏有多危险吗?”沈佼的母亲知道后很生气,因为她家里有家族性心脏病,沈佼常常会因心率过快而感到不舒服。
 
  沈佼没有顾得上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踏上了前往青藏高原的路。
 
  她要去支教的地方在那曲,是一个离“大城市”很远的地方。到了那里,她发现西藏确实是一片“净土”,很美,很安静,但她看到更多的是人们生活的艰苦。
 
  走进教室,沈佼眼前是一张张黝黑的脸蛋,很多孩子第一次见到她时害羞地用胳膊把脸全部遮起来,还有孩子会把头钻到桌子底下去……但是令沈佼印象最深的,是那一个个清澈得像高原上从未有人涉足过的湖泊般的眼眸。
 
  “那里的教育资源太匮乏了,教师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人们的基础病多,孩子的教育条件和学习自主性都差太多了。”沈佼说,现在那里还有很多小孩的想法是像祖祖辈辈那样,靠挖虫草过生活,很少有人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沈佼在西藏支教时担任的是高中英语老师,除了告诉孩子们要学好英语外,她说的最多的是要用功读书,一定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沈佼眼里,孩子们没有优生、差生之别,她在乎的是每个孩子都在用力,都在进步,都在逐渐认识到学习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那段日子,沈佼奔波在那所高中的各个课堂上,一度连轴转每天上八节课,不管高一还是高二,哪个班缺英语老师,就一定能看到沈佼的身影。
 
  一年的时光飞逝,于沈佼是短暂而充实的,到了临走之际更多的是不舍。
 
  那一天,沈佼的脖子上挂满了哈达,雪白的哈达随风飞舞着,满载着学生们对她的祝福,和那些平日羞于表达的感谢。不管走到哪,沈佼都将这些哈达带在身边。
 
  如今,这些学生中有几个人因为沈佼到黑龙江工作的原因,报考了黑龙江的学校,也有一些到了北京读书、工作,他们通过努力见到了沈佼所说的“外面的世界”。
 
  做祖国的“一块砖”
 
  西藏支教的经历更加坚定了沈佼的一个信念:要做点实事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一定非要是西藏,要像一块砖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哪儿需要我就要去哪儿,东北要振兴真的很需要年轻人,我想真正地去体验一下,看着一个地方慢慢越来越好,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力量。”沈佼在北京读书七年,很喜欢北京并且毕业时有留校机会,她毅然放弃,来到了最需要她的地方。
 
  沈佼是少数民族,她身边也有很多少数民族朋友、同学,他们奋战在云南、海南等地脱贫攻坚的一线上,为地方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沈佼每次听到这样的经历都羡慕不已,看到别人忙忙碌碌在奉献,她也想冲上去,干很多很多事,她把这个干事的目标放在了黑龙江。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沈佼在报考前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考虑了黑龙江优势、劣势、发展前景、产业结构,来看过哈尔滨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里跟发达地区比确实缺乏很多东西,需要很多人,但是年轻人一直在外流,所以正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沈佼说,她周围这两年报考来这边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本地人还有很多外地人,交流起来大家都是抱着她这种干事创业的想法,带着一腔热血来到这里,而她也会毫无意外地给每个人送上一波“安利”。
 
  为了方便加班,沈佼没有住单位的公租房,在单位旁边租了套小房子;每次单位有人加班不叫她,沈佼都会着急,“为什么加班的人里没有我?”不管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沈佼都会嘱咐领导一句“有需要随时叫我!”……沈佼在“95后”中像个“异类”,用她自己的话说,“被自己卷到了”,但是又无法控制这种急迫地、想要赶快做好工作的念头。
 
  “我身边的选调生都是这样,不止我这么‘热血’,报名抗疫下基层大家都是抢着报,没报上的都很失落,这些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我们坚信在我们的努力下黑龙江会越来越好。”沈佼说,开始觉得凭一个人的努力想改变一个地方很难,后来又想来这儿的年轻人那么多,大家一块出力,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5年、10年后,那时候肯定会有变化。
 
  “年轻人就是要多干事,不要等老了才后悔,现在能干多干一点,在哪干都是干。”沈佼的外公非常支持她的决定,她的家人以她为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