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医疗援藏30年,广东与林芝的“双向奔赴”是如何实现的?

2024-05-31 16:18:13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作者:文、图/记者 何雪华 通讯员 粤卫信


  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确定“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广东与西藏林芝,是怎样一场持续30载的“双向奔赴”?近期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随广东医疗援藏采访团赴一线采访,深入了解广东医生坚持“支援”与“合作”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硬件”与“软件”共建,全力帮助林芝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援藏故事。

  数说广东医疗援藏30年

  1300人:

  广东先后组织30多家三甲医院,选派1300余名医务人员、卫生管理人员赴藏帮扶;

  5.3476亿元:

  广东省援建医疗项目48个,累计投入5.3476亿元;

  五大中心:

  帮助林芝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胸痛、脑卒、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救治共五大中心,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9.37%,孕产妇死亡率保持在0/10万;

  全覆盖:

  建设覆盖55个乡镇卫生院和142个边境村卫生室的广东远程抵边医疗站,实现乡镇卫生院和边境村远程医疗全覆盖;

  26人:

  累计培养林芝市、县两级高级职称学科带头人26名,当地医疗骨干达87名,中高级职称人员达133名,83名本地医生可独立掌握三、四级妇科腹腔镜检查、冠状动脉介入术、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等171项新技术;

  第一:

  林芝市人民医院在2022年“国考”(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达到B级水平,在西藏地区七个地市中排名第一,相比2019年提升136位。

  “广东人说干就干,而且一干就要干好”

  援藏30年,广东援藏医疗组历任组长姚晓涛、李文俊、张立峰、刘宗爱、陈全、黄昊健,“一茬接着一茬干”,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帮扶,林芝市“小病不出镇、中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市”的医疗格局初步形成。

  林芝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王洪举说,广东全力帮助林芝市人民医院2017年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藏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七家县(区、市)人民医院全部创建二级乙等医院,实现了林芝市医疗服务能力从量到质的华丽蜕变,医疗服务可及性得到有力保障。

  他认为,广东援藏医疗通过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将支援与合作相统筹,实现从单点帮扶转向整体提升,从医疗援藏转向健康援藏,从技术援藏转向技术与管理并重,从现场帮扶转向现场与远程的“四个转变”,源源不断激发着林芝卫生健康事业内生动力。

  “广东人说干就干,而且一干就要干好。”王洪举说,“坚韧、开拓、爱心,就是广东援藏医生给我的印象。”

  广东医生成为家门口的“医”靠

  “谢谢您救了我!”4月11日,在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工布江达镇卓木村,54岁的仁增曲珍紧紧握着上门做术后随访的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院长、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雒洪志的手,脸上都是笑,眼里都是感激。

\
医患手相握,心相连

  数月前仁增曲珍一度觉得“生不如死”:持续的腹部剧痛折磨得她吃不下东西,身形枯瘦如柴,肚子却明显地膨鼓着,碰一下都痛。2023年12月,被家人送到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时,仁增曲珍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雒洪志为她紧急主刀进行了腹腔粘连松解、乙状结肠扭转复位、乙状结肠部分切除、结肠造瘘口等系列手术,术中发现她结肠扩张达直径10厘米,乙状结肠病变段达20厘米;出院回家调理后,今年的3月,雒洪志又为她主刀微创行造口关闭术。

  闯过大关的仁增曲珍一天天好起来,吃得下,排便通,体重回升至51公斤。“每天在家忙来忙去”,她说,打理四口之家的卫生,洗衣烧水,喂猪养牦牛……重新过上平淡正常的生活,自己分外开心、满意。

  继出院那次后,仁增曲珍又一次向雒洪志敬献黄色哈达,敬祝她生命中最尊贵的人喜悦、好运,“不舍得你走啊,广东医生是我们的‘医’靠!”她拉着雒洪志的手说。雒洪志的回答让大家一起笑起来:“放心吧!我们的援藏医生还会一茬接一茬地来!”

  除了仁增曲珍,还有67岁的土旦巴桑,因为高原常见的骨关节病不能行走,在林芝市人民医院进行了膝关节翻修手术,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行走;不慎切断食指的川藏铁路波密段修路工人,在断指12小时后在巴宜区人民医院成功再植……故事数之不尽。

\
广东支援建设的林芝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援藏30年来,广东医生成为当地人民在家门口的“医”靠。据统计,从广东30多家三甲医生临床、病理、放射等20多科室选派援藏的1300多名广东医生、卫生管理人员,奔忙在藏地医疗一线,心血管病介入手术、3D打印骨关节置换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儿童全脑血管造影术等新技术落地,粤医进藏,按照“林芝所有、林芝所需、广东所能”的原则,不断填补着医疗救治与服务的众多领域空白,帮助当地患者“小病不出镇、中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市”。

  炼当地“妙手”守护生命健康

  在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内一科走廊,一面“华佗在世,妙手回春”的锦旗很是醒目,林芝市人民医院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吴粤提醒上面绣的是“赠给医生次仁罗布、黄晓忠”,而次仁罗布正是援藏练就的当地“妙手”之一。

\
工作中的次仁罗布医生

  “我在这里跟着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黄晓忠老师学习了3年,还被带到省医学了1年,从做冠脉造影学起,再到支架植入治疗等,一步一步来。”在介入室熟练示范着操作仪器的次仁罗布说,现在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房颤左心封堵术、起搏器植入,甚至大动脉手术,自己都能熟练做了,每年完成300多台治疗及手术。林芝的心脏疾病患者再也不用转到成都求医,“确诊心梗后要等一至三天坐飞机到成都,太耽误了”,次仁罗布为自己能就地救治乡亲格外自豪。甚至有两次,他还参与成功救治突发急性心梗的广东援藏队员。在他看来,广东医生为林芝医疗“造血”,自己“妙手”为队员通血管,是一种奇妙的反哺缘分。

  像次仁罗布这样的当地医生很多。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统计,广东全力为林芝打造一个“带不走的”医疗队伍,通过实施一对一、一对多传帮带,实施“粤林育才”专项,突出“请进来、送出去”模式,为林芝累计培养了市、县两级高级职称学科带头人26名、中高级职称人员达133名、当地医疗骨干达87名,当地医生独立开展手术近2000台次。

\
米林市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医生巴玛德吉正在为一位患者做甲状腺超声检查

  广东医疗援藏对当地医疗人才的培养已经深入到县甚至边境村。在林芝米林市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巴玛德吉在为一位患者做甲状腺超声检查,“我被送到广东珠海进修,那时才第一次见到心脏超声”,如今,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等等,统统难不倒她。巴玛德吉还记得有一次下乡做先心病筛查,亲手从300多人中筛出了2例十四、十五岁的先心病患者,如今她们已经及时手术,成功“排雷”后就跟正常姑娘一样了。

\
工作中的米林市派镇索松村医生次仁拉珍

  广东医疗支援还抵达142个边境村。在米林市派镇索松村,次仁拉珍与洛桑卓玛经过培训后一起担任村医,她们学会操作远程诊疗系统,为村民量血压、测心电、验血尿,管理慢病用药等,“以前小病小痛也要跑县医院,路上就要花上一整天”,次仁拉珍说,现在她管理着村子里23位高血压病人,还曾经用学到的技术为游客急救,很有成就感。

  粤林医疗在“双向奔赴”

  5月21日,粤林中医藏医交往交流学术研讨会首次在广东召开,会上,“林芝市藏医院藏医工作室”正式揭牌,落户广东省中医院。这是广东开设首家藏医工作室,也是粤林医疗“双向奔赴”的一个成果。

  援藏30年,广东与林芝正从支援向合作转变,资源对接、文化交融,真诚拥抱。

  如今,中医进雪域,藏医进南粤。“符文彬教授名中医工作室”“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传统天灸疗法林芝市藏医院传承基地”正式挂牌,推广天灸和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林芝市藏医院院长、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袁锋介绍,岭南传统天灸正在林芝为应对寒湿夹杂而发生的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消化道疾病提供“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中医方案;广东援建的“粤林中医藏医康养中心”,成为中藏医特色疗法交融体验地。袁锋不仅针对当地多发病、疑难杂病积极开展临床新技术,发挥针刀医学优势,形成重度面瘫、颈源性眩晕、强直性脊柱炎等特定病种的中医藏医融合方案,还带着当地徒弟红花,系统整理藏医药临床实践,将藏医头浴疗法带到广东省中医院第十五届“杏林寻宝”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据悉通过专家认证优化后,将在今年引进到广东,造福头晕症、脑供血不足、更年期综合征、失眠、脑梗恢复期及产后头痛等症状人群。

\
藏医头浴疗法登上第十五届“杏林寻宝”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

  在广东援藏医疗工作组组长、林芝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昊健看来,很多项目的建设离不开“粤藏同心,共谋发展”八个字。以林芝市人民医院为例,2018年起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牵头11家三甲医院作为包科医院,与林芝人民医院17个科室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签署院包科协议书,全力提升林芝重点专科服务能力;立足高原疾病救治和研究,联合广东省人民医院成立林芝高原心血管病研究所,联合南方三院成立林芝高原骨病临床研究中心,联合中山三院创建高原风湿免疫科,骨关节置换、心脏支架植入等一大批新技术、新项目得到推广和实施。在远程网络、5G+医疗健康应用的“加持”下,不仅建设了林芝市“5G+高原应急救治体系”,乡镇卫生院和边境村卫生室还对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网络医院,实现检验、超声、心电、CT等林芝本地医生检查,广东后方远程诊断的模式,教学、查房、病例分析等线上交互跨越时间与空间,共同提供优质医疗服务。